日跌 5000 元!钕价连破支撑位,供需失衡 + 政策失效,稀土神话终结?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20 日,国内钕市场延续回调态势,长江综合金属钕均价报 721250 元 / 吨,氧化钕均价同步跌至 573750 元 / 吨,较上一交易日均下跌 5000 元。作为稀土永磁产业链的核心原料,钕价在 "金九银十" 传统旺季连续多日下探,打破了此前的震荡格局,背后是供应端增量释放、需求端旺季哑火与政策预期消化形成的三重利空共振。
供应端的持续放量成为压制钕价的核心推手。行业龙头北方稀土的扩产效应正逐步显现,其 2025 年钕精矿产量预计突破 27000 吨,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超 30%,仅 9 月氧化镨钕排产就环比提升 8%,其中氧化钕产量占比高达 55%。厦门钨业权属企业包头金龙的 5000 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项目也已逐步投产,进一步放大了上游原料的供应压力。进口补充同样加剧了供应宽松预期,作为轻稀土重要补充来源的缅甸稀土矿,10 月上旬仰光港出口量环比增长 18%,相关矿源于中旬集中到港,国内原料库存较月初增加 15%。供需天平的倾斜直接体现在库存数据上:截至 10 月 8 日,国内金属钕社会库存达 1200 吨,较上月激增 20%,库存消费比升至 0.8 个月,结束了连续 5 个月的去化态势。
需求端的 "旺季哑火" 则让价格失去支撑。钕的核心下游钕铁硼磁材需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绑定,但 10 月以来的车市表现显著低于预期。乘联会数据显示,10 月 1-12 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 36.7 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 1%,其中第一周日均零售同比跌幅高达 18%。9 月车企为冲刺季度目标的集中生产过度透支了 10 月初的需求,叠加国庆假期对终端消费的分流,终端提车节奏放缓直接传导至上游采购环节。江西某中型磁材企业透露,当前氧化钕库存可满足至 10 月中旬,短期暂无补库计划,行业整体已进入补库尾声。出口市场的压力进一步加剧需求困境,受美国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影响,国内稀土永磁出口订单较去年减少 15%-20%,磁材企业出口占比从 35% 降至 28%。即便风电行业 1-8 月新增装机达 57.84GW,同比增长 22.1%,但 10 月最新开标项目的交货期多集中在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终端需求释放存在明显时滞,尚未传导至上游原料采购环节。
政策预期的消化与市场情绪的恶化加速了跌势。10 月 9 日商务部发布的稀土全产业链出口管制政策,虽覆盖钕铁硼磁材制造技术等核心领域,但政策主要针对技术输出环节,对当前现货供需格局影响有限。前期因政策预期催生的上涨行情缺乏持续支撑,市场逐步回归基本面主导的定价逻辑,资金撤离迹象明显:北方稀土股价 9 月以来累计下跌 16.8%,成交量较上月同期萎缩 30%。高库存背景下,贸易商出货意愿显著增强,部分企业为回笼资金主动让利抛售,仅北方地区金属钕现货抛单量就曾占单日成交量的 45%,进一步放大价格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回调并未完全逆转钕的长期价值逻辑。从产业端看,新能源汽车单车高性能钕铁硼用量持续提升,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正打开需求空间,特斯拉 Optimus 二代量产带动单台稀土用量增至 1.2kg。供应端的长期约束仍在,2025 年国内稀土开采配额增速已降至 5.9%,总量控制在 27 万吨,且缅甸克钦地区宣布将于 2025 年底前禁止稀土开采,预计每月减少约 500 吨氧化镨钕供给。
对于后续走势,业内普遍认为钕价仍将处于 "去库存" 的调整阶段。短期来看,供需失衡的矛盾尚未缓解,若 10 月下旬新能源汽车零售同比下滑态势未能扭转,金属钕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支撑位,氧化钕受库存压力影响的回调风险尤为突出。但中长期而言,随着四季度车企冲量周期到来及风电装机需求释放,叠加全球能源转型对永磁材料的刚性需求,钕价仍有望在库存去化完成后逐步企稳。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