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天龙矿业15万千瓦“绿电替代”为电解铝降本增效
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15万千瓦“绿电替代”光伏项目建设现场繁忙依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中。这是天龙矿业15万千瓦“绿电替代”光伏项目的日常节奏。作为新疆最早一批电解铝企业,天龙已有三十多年历史,自备火电厂的烟囱曾是这里的地标。如今,烟囱旁边立起了成排的光伏支架,新旧能源在一条围栏内并行,互不干扰。
项目全部并网后,每年大约能为电解车间提供两亿千瓦时左右的绿色电力,相当于企业目前用电量的十分之一。数字不大,却能让部分电解槽的电源标签从“煤电”改为“光伏电”。
更关键的是流程的打通。
光伏发出的直流电无需长距离外送,直接接入厂区配电室,白天阳光充足时,电解铝产线优先用这部分电;阴雨或夜间不足的部分,再由自备火电机组补充。
对天龙而言,这比任何宣传都具体——铝锭的碳排放核算表里,多了一栏“绿电占比”,而财务报表里,多了一项“可再生能源电费结算”。
下一步,企业计划把电解铝车间产生的余热引到光伏板清洗系统,减少水耗;同时与新疆投资发展集团合作,评估利用厂区空地建设小型储能电站的可行性,为后续可能布局的新能源材料项目留足调节空间。
绿电替代光伏项目有什么环保意义?
绿电替代光伏项目的环保意义,体现在它把“用电”这一行为从碳排放的源头变成了减排的杠杆。
让“高耗能”产业变“零碳”
过去电解铝行业依赖火电,碳足迹高。现在把生产线直接建在光伏园区,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得到有效降低,直接减煤减碳。
形成循环经济闭环
项目配套组件回收线,铝、玻璃、硅、银回收率均超90%,退役板不再成为固废;清洗废水用于板下种植,光伏场秒变“光伏+农业”固碳区。
撬动地方能源结构转型
园区或矿区一旦实现50% 以上绿电替代,就具备了“自我造血”能力:白天光伏直供、夜间储能接力,市电只作备份,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快速下降。
一句话总结:绿电替代光伏项目把“用电”从最大的碳排放环节变成了最大的碳减排抓手,为高耗能产业、资源型城市乃至全国“双碳”目标提供了可复制的零碳路径。
从烟囱到光伏板,从单一铝锭到绿色铝材,变化不是一夜之间的“颠覆”,而是日积月累的努力。天龙矿业正在稳步推进自备电厂绿电替代15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
该项目建成后,所发电力将主要用于满足天龙矿业厂区内生产需求。根据项目设计,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约2.8亿千瓦时,这将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企业综合能耗,对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重点推进的“绿电”替代项目,该项目对于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绿色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你是否也想:
✅ 探索规模化带来低成本的优势
✅ 学习"技术+产业链"双轮驱动的赚钱密码
✅ 直面全球顶尖团队的硬核对话
这样的机会,来了!
为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进一步畅通产业循环, 长江有色网组织相关企业代表赴新疆铝硅参观调研活动。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的模式,深度走访企业生产运营的流程及寻找潜在合作机会。
扫码可以填写报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