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一片昔日的戈壁荒漠正崛起为全球瞩目的“工业明珠”,依托自然资源与工业智慧——这里,全球最大的硅铝产业集群正以“煤炭-电力-硅基材料-铝加工”的垂直整合,构建了完整的硅铝产业生态,用更低的成本,书写着新能源材料的逆袭故事。
新疆硅铝产业调研报名中。
反内卷政策催化下,或有产业跃迁与投资新机遇。
近期,工信部明确要求淘汰落后产能,限制低价倾销,高成本工业硅与多晶硅装置或将相继退出,供应收缩带动价格自底部反弹,相关企业利润随之修复,行业集中度和定价秩序同步改善。
而新疆头部硅铝产业在反内卷浪潮中,表现出一定抗压能力,其产业模式值得学习参考。
为什么新疆值得来?
新疆依托低电价、高纯硅石及大型矿热炉、冷氢化改进工艺,使工业硅、多晶硅单位能耗与原料运输成本均低于行业均值,形成持续的成本与技术协同优势。
另一方面,新疆通过煤电硅铝一体化路径,在电力、原料、物流环节形成显著成本优势,叠加绿电消纳和技术升级,有效降低碳排放,响应“双碳”政策的同时,盈利空间也随之修复。
资源耦合优势
据自然资源部公开数据显示,新疆煤炭预测储能占全国总储量的40%,其中淮东、吐哈等矿区露天开采比例较高,依托淮东煤电基地已经发展成熟的配套设施,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新疆已查明工业硅生产用石英岩及脉石英资源储量1617.8万吨,占全国14.7%。昌吉、吐鲁番、准东三大矿区脉石英资源可直接用于多晶硅及有机硅生产。
根据新疆地矿局2024年矿产资源报告,新疆工业硅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1%,产量占比达53%,产能集中度位居全国首位。
此外,头部企业的生产模式也是一大优势,合盛硅业、东方希望等企业都自备电厂,发电成本更低,规模化生产模式更成熟。
从原料到终端的全链条布局
新疆已形成两大世界级硅铝产业集群,形成上游资源—中游基础材料—下游高端制品—终端多场景应用四级递进、一体化协同的闭环体系。
简言之,硅铝新材料已从新疆的“资源禀赋”升级为“增长引擎”,在提升产业附加值、稳定固定资产投资、优化出口结构及扩大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均发挥了可量化的支撑作用。
为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进一步畅通产业循环, 长江有色网组织相关企业代表赴新疆铝硅参观调研活动。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的模式,深度走访企业生产运营的流程及寻找潜在合作机会。
现火热招募中,席位有限,仅开放20个名额!
活动报名联系人:邓女士15060735978
【调研亮点】
抵达生产前线:参观先进的电解工艺,深入了解铝硅市场行情。
见证全产业链布局:从硅石到光伏切片,从铝矿到铝硅产品,一站式了解产业链。
专家讲解: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深入光伏与铝硅产业的前沿技术。
现代化设备:近距离接触先进的生产设备,感受头部名企的生产实力、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