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早盘,黄金市场呈现微妙分化——伦敦金现货报3389美元/盎司附近,较前一日微跌0.20%;国内Au9999现货收于780元/克,跌幅0.27%;但期货市场沪金主力合约却逆势收涨0.26%,报785.44元/克。这种“现货承压、期货偏强”的背离,恰是当前黄金市场矛盾的缩影:一边是特朗普政府掀起全球关税风暴的避险需求,一边是市场对美联储政策预期的反复博弈,黄金正站在宏观变量的“交叉路口”。
关税风暴:全球贸易摩擦升级,黄金“避险属性”为何未爆发?
8月7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数十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10%-50%关税,推动美国平均进口关税升至近百年高位。这一被外界称为“经济核弹”的举措,本应刺激黄金作为“避险港湾”的需求,但市场反应却显克制。
背后的关键在于“预期差”,早在7月中旬,市场已传闻特朗普团队酝酿大规模关税计划,部分资金提前布局黄金;而真正落地后,“靴子效应”反而减弱。此外,美国同步释放“部分商品豁免”信号,缓和了极端恐慌情绪。不过,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关税战可能引发多国反制,全球贸易链受阻将推升通胀压力,长期看反而强化黄金的“抗通胀”属性——这为金价埋下潜在利多伏笔。
政策迷雾:美联储、英国央行“一鹰一鸽”,黄金陷入“预期拉锯”
黄金的短期波动,更多受货币政策预期主导。本周最受关注的两大事件,均指向“政策不确定性”:
其一,美联储主席人选再生变数。尽管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现任副主席布雷纳德将接任,但最新消息称,特朗普可能提名一位“通胀强硬派”学者,若其主张加速降息以刺激经济,美元短期或承压,利好黄金;若强调“维持高利率更久”,则可能压制金价。
其二,英国央行以5:4微弱多数降息25基点至4%,创下2020年以来首次降息。这一“勉强”动作暴露了欧洲央行的两难:既要应对通胀粘性(英国7月CPI仍处3.8%高位),又要避免经济硬着陆。英镑走弱推升美元指数(8月8日早盘报103.2),间接压制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但同时也暗示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加剧——美联储若维持高利率,黄金的上行空间将被压缩。
政策的“摇摆不定”,让黄金陷入“进可攻、退可守”的震荡格局。
供需暗线:央行购金潮+消费淡季,黄金“韧性”从何而来?
抛开短期情绪,黄金的基本面支撑依然稳固。
供应端:全球矿产金增速放缓,主要因南非金矿罢工、南美矿石品位下降等问题;同时,回收金供应因金价高位持稳,回收量同比下滑5%,整体供应端并无宽松压力。
需求端:央行购金仍是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延续趋势——中国央行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7月末黄金储备达2358吨;印度、土耳其等国也因外汇储备多元化需求持续买入。此外,尽管8月是传统消费淡季(中国七夕、印度排灯节尚未启动),但国内Au9999现货仅下跌0.27%,显示实物需求韧性较强,未出现恐慌性抛售。主流消费市场方面,中国黄金饰品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年轻群体更偏好轻量化、设计感强的“古法金”“3D硬金”,客单价提升抵消了销量下滑;婚庆需求虽受经济环境影响疲软,但投资金条、金币的购买量同比增长15%,反映居民资产配置向黄金倾斜的趋势。
短期展望:回调或是“黄金坑”,关注三大关键节点
综合来看,当前黄金的“小跌”更像是短期情绪消化,而非趋势反转。短期走势需关注三大节点:
美元或进一步走弱,黄金有望突破3400美元/盎司关口;
8月20日美国7月PCE数据:作为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若核心PCE同比仍高于2.5%,黄金的抗通胀属性将被重新激活;
8月底G7峰会:多国对美关税反制的协调力度,若演变为“贸易战升级”,黄金避险需求将集中爆发。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当前黄金的“震荡期”反而是布局机会——无论是通过黄金ETF平滑波动,还是配置银行纸黄金锁定中长期收益,均需记住:在全球“去美元化”与政策不确定性交织的时代,黄金的“压舱石”属性从未褪色。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