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多重驱动下的价格突破与结构性机会,技术面目标指向14年高点39.53美元
2025年8月7日(周四),白银价格在突破关键阻力位37.87美元后,确立短期上行趋势,技术面指向14年高点39.53美元的潜在目标。这一突破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黄金溢出效应、工业需求韧性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多重支撑。当前白银市场呈现“贵金属属性强化”与“工业属性复苏”的双重特征,短期需关注37.87美元支撑有效性,中长期配置价值取决于货币政策转向速度及全球经济复苏节奏。
二、关键驱动因素分析
(一)货币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根据CME美联储观察工具,9月降息概率已飙升至93%,较7月末的48%大幅攀升。这一转变源于:
劳动力市场数据疲软:7月非农新增就业仅7.3万人,失业率回升至4.2%,触发“萨姆规则”衰退预警;
鸽派政策信号:美联储理事沃勒等官员公开支持更激进降息,市场已定价年内降息75个基点;
关税政策的通胀压力: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加征10%-50%关税及半导体100%关税,推高进口成本,强化“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预期。
降息周期开启将降低美元指数,削弱持有白银的机会成本,同时提升其抗通胀属性。
实际利率下行趋势
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已从7月高点1.8%回落至1.2%,若美联储年内降息两次,实际利率可能跌破1%,进一步利好贵金属。
(二)黄金联动效应与溢出买盘
黄金的避险溢价传导
黄金在避险需求推动下突破3397美元,站稳50日均线3347.6美元后,触发交易员的“相对价值”策略。白银作为黄金的“高杠杆替代品”,其与黄金的比价(金/银比)从85:1回落至82:1,显示资金正从黄金向白银轮动。
央行购金对白银的间接支撑
全球央行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中国7月黄金储备增至7396万盎司。尽管白银未被纳入央行储备,但黄金的货币属性强化间接提升白银作为“次级避险资产”的吸引力。
(三)工业需求的韧性支撑
新能源产业需求增长
白银在光伏电池(占需求12%)、电动汽车(占需求8%)及5G通信中的用量持续攀升。全球光伏装机量2025年预计达450GW,同比增长20%,带动白银工业需求增长5%以上。
半导体关税的潜在影响
特朗普对非美国产半导体征收100%关税,可能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本土化,但短期或抑制消费电子需求,需警惕工业需求波动风险。
(四)技术面突破与资金流向
关键阻力位突破
白银周线收于37.87美元上方,完成“双底形态”确认,RSI指标从超卖区回升至65,显示多头动能增强。若突破39.53美元(2011年高点),下一目标将指向44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前水平)。
资金配置转向
CFTC数据显示,白银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增加18%,至6.2万手;全球最大白银ETF(SLV)持仓量增至1.7万吨,创2023年以来新高,显示机构资金加速布局。
三、风险与挑战
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
若美国对华关税政策阶段性缓和,或全球供应链重组速度快于预期,可能削弱避险需求,引发白银价格回调。
美联储政策反复性
尽管降息预期升温,但若8月CPI数据超预期反弹或就业市场展现韧性,美联储可能调整政策路径,引发短期波动。
工业需求波动风险
半导体关税可能导致消费电子需求下滑,若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白银工业属性支撑可能减弱。
四、未来展望与策略建议
短期走势(1-3个月)
上行情景:若守住37.87美元,白银有望挑战39.53美元,突破后目标看向42美元;
下行风险:若失守37.87美元,50日均线36.90美元构成第一支撑,次要支撑为36.21美元。
关键观察点:8月非农数据修正、美联储9月政策声明、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中长期配置(6-12个月)
战略配置价值:在降息周期及新能源需求增长背景下,白银作为“贵金属+工业金属”的双重属性提供对冲价值,建议配置比例5%-10%;
战术交易机会:利用期权工具(如买入看涨期权)对冲短期波动,或通过白银矿业股(如泛美白银)放大弹性。
风险对冲策略
若美元指数反弹至102上方,可部分止盈白银多头;
关注金/银比回升至85:1时的买入机会,平衡组合风险。
总结,2025年白银市场在货币政策转向、黄金溢出效应及工业需求复苏的三重驱动下,呈现“贵金属属性主导,工业属性辅助”的上行格局。尽管短期面临贸易政策及工业需求波动的挑战,但中长期配置价值依然显著。投资者需在动态平衡中把握结构性机会,以白银为工具应对全球市场的“低增长+高波动”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