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价续跌2500元!核聚变需求“失速”?市场情绪从“狂热追涨”转向“谨慎观望”
2025年5月23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回落至357,000元/吨,较前一日下跌2,500元,连续两日累计跌3,500元。这是自3月中旬以来首次出现连续回调,市场情绪从“狂热追涨”转向“谨慎观望”。在核聚变需求未达预期、技术替代加速与资本退潮的多重压力下,钨价高位震荡的脆弱性逐渐显现。本文结合今日行业动态与全球战略格局,解析当前市场逻辑与未来变数。
一、行情速览:产业链价格全线回调
钨精矿:高位松动
主产区65%黑钨精矿报价16.3万元/标吨(较峰值回落3.0%),江西、湖南现货流通量不足45%,持货商挺价意愿松动,部分贸易商抛售前期囤货。自然资源部2025年首批钨矿开采指标同比缩减6.45%,但短期市场焦点转向需求端疲软。
APT(仲钨酸铵):成本支撑弱化
散货报价24.0万元/吨(较月初下降4.1%),美国50%关税压制下,1-4月硬质合金出口同比下滑28%,中低端制品库存积压超1.5万吨,冶炼厂减产范围扩大。
钨粉:均价355元/公斤,光伏钨丝渗透率停滞在12%,碳化硅刀具成本再降10%,冲击30%传统需求;
碳化钨粉:原生料报价350元/公斤,再生料因纯度不足(替代率<15%)价格倒挂加剧,技术分化持续扩大。
二、下跌动因:三重压力共振
技术替代加速颠覆需求逻辑
核聚变领域:法国WEST装置实验显示碳化钨涂层寿命不足预期,部分项目转向碳化硅试验,钨铜偏滤器需求增速放缓;
光伏领域:单晶硅切割用碳化硅刀具成本降至210元/公斤(较年初-20%),厦门钨业光伏钨丝产线投产延期至Q3,需求拉动不及预期。
资本退潮与板块分化
钨概念板块5月2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7亿元,板块指数微涨0.31%,但分化显著:湖南黄金逆势涨3.99%,洛阳钼业跌1.63%;
贸易商囤货量达3.2万吨(占流通库存30%),部分资金加速套现离场,市场流动性承压。
出口疲软与政策博弈恶化
欧盟10万吨战略储备招标首批执行率仅65%,现货升水率回落至4%,欧洲买家压价意愿增强;
美国对华钨铁加征关税导致硬质合金出口同比下滑40%,中低端制品库存积压超1.5万吨。
三、龙头企业动态:分化中谋突围
厦门钨业(600549.SH):
光伏钨丝产线延期拖累短期业绩,但NL结构正极材料获宁德时代订单,技术溢价对冲传统业务风险;
5月长单报价下调至23.3万元/吨,释放成本传导压力信号。
中钨高新(000657.SZ):
柿竹园钨矿注入后资源自给率提升至25%,军工订单占比稳居35%,硬质合金刀具出口逆势增长12%;
研发投入同比+18%,聚焦核聚变钨铜偏滤器技术,抢占下一代需求高地。
湖南黄金(002155.SZ):
受益于避险资金流入,股价逆势上涨3.99%,但APT库存积压超800吨,现金流压力隐现。
四、未来展望:高位震荡中的结构性机会
支撑逻辑:
资源稀缺性:国内钨矿开采指标同比缩减6.45%,原生矿缺口12%短期难逆转;
核聚变长期催化:中国CRAFT项目通过关键测试,2027年钨需求缺口或达5,433吨。
风险预警:
技术替代加速:碳化硅刀具成本若再降10%,或冲击30%传统钨需求;
资本炒作退潮:钨概念板块市盈率(14.25)已高于有色行业均值(12.5),估值回调压力显现。
综合预判:
未来一周钨价或围绕35万-36万元/吨震荡,关注欧盟招标执行率、核聚变技术突破及龙头股业绩指引。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