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重拳出击:旨在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2025年7月26日 北京 在今日举行的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吴国纲宣布,工信部将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旨在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中国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政策核心:以规范促转型,以退出优生态
吴国纲明确表示,工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过三大举措重塑行业格局:
1、建立动态企业名录,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定期公告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实施社会监督与生产管理联动机制。此举旨在淘汰技术落后、能耗超标的企业,推动资源向技术先进、环保合规的头部企业集中,预计2026年行业CR5(前五名企业市占率)将突破60%。
2、强化标准引领与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光伏产业标准体系顶层设计,重点增加高效电池、智能运维等领域的先进标准供给,并常态化开展产品质量抽查。同时,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鼓励企业围绕TOPCon、HJT、钙钛矿等核心技术布局专利,破解“卡脖子”难题。
3、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全球布局
依托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中国—巴西合作伙伴关系等机制,推动技术标准互认、人才联合培养及海外产能合作。2025年1-6月,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已达120GW,同比增长35%,政策将进一步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能源转型。
行业背景:从规模扩张到质量优先的转折点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虽保持全球装机量与出口量“双第一”,但产能结构性过剩、低价竞争等问题凸显。2024年行业平均毛利率跌至12%,部分环节如硅料、硅片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吴国纲指出:“当前产业亟需从‘规模导向’转向‘创新驱动’,政策将引导企业聚焦降本增效与差异化竞争。”
企业响应:技术升级与绿色制造成焦点
多家头部企业已率先行动:
•隆基绿能推出基于HPBC技术的防积灰组件,提升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运维成本;
•晶科能源加速N型TOPCon电池量产,转换效率突破24.8%;
•通威股份布局“渔光互补”等综合能源项目,探索光伏与生态农业融合模式。
专家解读:政策将重构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表示:“规范条件不是‘一刀切’,而是通过市场机制倒逼创新。未来,具备垂直整合能力、海外渠道优势及技术储备的企业,如协鑫科技、天合光能,将在洗牌中占据主动。”
长远意义:助力“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革命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达8.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量的22%。工信部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光伏与储能、氢能等产业协同,预计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5%,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
综合而言,在“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正从“产能扩张”迈入“质量跃升”的新阶段。工信部此次政策组合拳,不仅为行业注入转型动力,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产业从“世界工厂”向“技术标准引领者”的角色升级。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