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绿电铝报价区间收窄至21,260-21,300元/吨,均价报21,28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元/吨,跌幅0.05%。
数据显示,全球铝土矿储量超291亿吨,静态保障年限达65年,中国虽以6.8亿吨储量占全球2%,但进口依存度已攀升至75%,主要依赖几内亚(占比超56%)和澳大利亚。尽管资源总量充裕,但地缘政治扰动正重塑全球供应链稳定性。
电解铝作为铝产业链高耗能核心环节,吨铝电耗达13,500千瓦时,电力成本占比超40%。工信部《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25年底行业能效标杆产能占比须达30%,倒逼企业加速绿电替代。
当前电解铝产能实行"总量锁定"政策,仅允许合规产能通过兼并重组置换,严禁新增产能。
绿电铝派依托云南、四川和内蒙古等水电富集区,依托低成本绿电,吨铝碳排放较煤电铝低;
煤电铝派则以新疆等为核心,通过自备电厂与坑口煤矿协同,将吨铝电力成本压降,但面临环保绩效A级改造压力。
供给端:产能刚性释放与区域成本分化
国内电解铝产能逼近政策上限,西北地区依托绿电资源优势的示范基地稳步释放增量,西南地区水电季节性回升缓解短期供应压力。氧化铝市场呈现“北松南紧”格局,北方产能扩张导致价格承压,南方因电解铝产能增长维持紧平衡,区域间吨铝成本差异扩大至千元/吨以上。海外市场增量有限,印尼受电力瓶颈制约延缓产能释放,中国在全球绿电铝供应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需求端:新能源场景支撑与传统领域疲软
新能源汽车及光伏领域对高纯度绿电铝的需求保持韧性,分布式光伏装机渗透率提升带动全年需求增量。低空经济领域新兴应用激增,部分企业已进入供应链测试阶段。反观传统建筑用铝,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部分区域加工企业开工率下滑,市场转向再生铝替代方案的探索明显增多。海外市场则呈现差异化特征,欧盟碳关税政策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东南亚基建项目对高性能铝材需求持续释放。
当前国内绿电铝社会库存持续去化,但现货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贸易商挺价意愿增强。技术面显示,21,200元/吨关口成为多空分水岭,若跌破该支撑位,可能触发程序化交易止损盘,加剧下跌风险。期货市场持仓量稳步上升,资金对能源金属长期走势持乐观预期,但现货升水收窄反映下游采购趋于谨慎。
政策端:双碳约束与贸易壁垒的传导效应
国内《西部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升级实施方案》明确中长期产能升级目标,绿电熔炼项目碳排放强度较传统工艺显著下降,为行业获取溢价能力奠定基础。欧盟碳关税试点推高高碳铝贸易壁垒,倒逼出口企业加速清洁能源替代。美国对铝制品加征关税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但东南亚转口贸易活跃度提升部分抵消冲击。
若四季度光伏装机未现超预期增长,价格或下探21,000元/吨关口。中长期看,军工、半导体等高端领域需求增长难以对冲传统领域萎缩,行业亟需技术突破打开新增长极。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