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发言:美国对华AI管制的政策是失败,将致美丧失技术主导权
“美国针对中国的AI出口管制是失败的。”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5月21日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的发言,将美国半导体对华政策的争议推向新高度。他透露,英伟达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份额已从拜登政府上台初期的95%暴跌至50%,直言美国的技术封锁策略“完全错误”,正反噬其全球技术领导地位。
黄仁勋的批评直指美国AI管制政策的核心矛盾。他指出,尽管限制措施旨在遏制中国AI发展,但实际效果却是中国正加速构建自主技术体系。“中国在AI领域的发展非常出色。”他强调,技术脱钩非但未能阻挡中国进步,反而迫使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投入更多资源突破技术壁垒。
这一观点与行业分析师的判断形成呼应。通信与互联网行业分析师马继华指出,美国AI政策的“多变与不透明”正引发连锁反应:全球多国开始减少对美国技术基础设施的依赖,转而加速本土AI体系建设。这种“去美国化”趋势已打破全球AI产业协同格局,导致技术标准割裂、研发效率下降,最终将损害美国自身的技术辐射力。
数据印证了政策的外溢风险。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2023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2%,国产化率突破35%。华为昇腾、寒武纪等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快速攀升,而英伟达特供版芯片H20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低于预期。黄仁勋承认,地缘政治因素正重塑全球科技版图,“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碎片化的世界”。
美国政策的高昂成本也引发国内质疑。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的“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因天价预算(国会预估20年5420亿美元)饱受争议,而AI管制政策同样面临类似困境。黄仁勋警告,过度干预将迫使全球企业“用脚投票”,最终导致美国失去定义技术规则的主导权。
这场由技术封锁引发的博弈,正演变为一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当黄仁勋在台北呼吁“开放合作才能推动AI普惠”时,全球科技产业已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沿着封锁路线滑向技术孤岛,还是重建被地缘政治撕裂的创新生态?答案或将决定下一代技术革命的走向。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