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网

瑞银调查:比亚迪、小米超越特斯拉 成中国消费者电动车首选品牌

2025-05-28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发布人:tongwj
短信订阅

看第一时间报价

数据通

查价格数据和走势

有色通

建商铺做产品买卖

瑞银最新发布的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在中国市场,本土品牌比亚迪和小米首次超越特斯拉,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时的首选品牌,这一变化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势崛起与消费偏好的转向。

全球市场:特斯拉份额收缩,中国品牌加速赶超

根据瑞银数据,全球范围内考虑购买特斯拉的消费者比例从39%降至36%,其作为“首选品牌”的占比也从22%下滑至18%。这一趋势在中国市场尤为显著:特斯拉的首选比例从18%骤降至14%,而比亚迪和小米分别以21%和17%的占比跃居前两位。

Counterpoint的预测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变化:2025年比亚迪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预计达15.7%,超越特斯拉的15.3%登顶全球。与此同时,小米作为新晋玩家,仅凭首款车型SU7便跻身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销量榜第八位,展现出强劲的爆发力。

本土化优势:技术迭代与生态布局双轮驱动

中国消费者偏好转向的背后,是本土品牌在技术、成本与生态布局上的全面突破。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超级e平台+全民智驾”的技术铁三角,在30万元以下市场形成碾压式优势。其自研刀片电池体积利用率达60%,成本较三元锂电池低20%,全球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4%。2025年1-4月,比亚迪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近30%,累计销量达84万辆,远超特斯拉Model Y的10.2万辆。

小米则以“手机×汽车×AIoT”生态切入市场,首款车型SU7通过HyperOS系统实现多设备无缝互联,语音助手响应速度达毫秒级。其搭载的Xiaomi Pilot L3级智驾系统加塞识别准确率达98.7%,城市领航功能已覆盖10城,叠加2026年量产的半固态电池(续航1100km)技术,直击中高端市场痛点。

特斯拉困境:技术领先性受质疑,本土化策略滞后

瑞银报告指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技术光环褪色:消费者不再视特斯拉为唯一技术标杆,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日均采集超3000万公里路况数据,小米则通过FOTA持续进化构建差异化体验。

产品迭代放缓:Model Y/3在华销量承压,2025年1月特斯拉中国销量同比下滑11.5%,而吉利星愿、小米SU7等国产车型频频登顶销量榜。

地缘政治掣肘:FSD全自动驾驶系统因监管限制在华落地受阻,而比亚迪、小米等本土品牌已实现智驾系统本土化适配。

行业影响:从“政策驱动”到“技术+生态”竞争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进入“以电为主”的新阶段,2025年渗透率突破55%。消费者决策逻辑已从单一性能指标转向“安全为基、成本为尺、体验为纲”的三维评估体系。比亚迪与小米的崛起,标志着行业竞争从“补贴战”升级为“技术+生态”的全方位博弈。

瑞银分析师指出,未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胜负手将取决于:

本土化技术适配能力:如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与小米的生态协同;

供应链韧性:几内亚铝土矿减产预期下,中国企业的资源掌控力;

用户体验迭代速度:充电网络、智驾系统及售后服务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特斯拉能否重塑技术领先性并加速本土化落地,将成为其守住市场份额的关键。而比亚迪与小米的“技术+生态”双轮驱动战略,或将重新定义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规则。

以上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相关文章

取消
Document

客服电话 :15805918000

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