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走势与现货市场动态
截至5月23日,长江现货1#铜价报78180-78220元/吨,均价782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微跌20元/吨,延续高位震荡态势。现货升水收窄至270元/吨,较昨日上涨10元/吨,仍显示持货商挺价意愿强烈。现货市场活跃度提升,下游企业询价行为增加,但实际采购节奏受高价位抑制,成交以贸易商间流转为主。市场供需呈现结构性分歧:卖方试图通过升水扩大巩固利润,买方则因成本压力倾向于压价,但低价货源稀缺导致博弈加剧。
宏观面:美强欧弱格局支撑美元,政策扰动持续
近期宏观因素对铜价形成双重影响。美国5月Markit综合PMI初值升至54.4(前值51.3),制造业PMI达50.9(前值49.9),服务业PMI升至54.8(前值51.3),显示经济活动全面回暖,新订单强劲增长。这一数据缓解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叠加特朗普减税案在众议院通过(现进入参议院审议),市场对财政刺激的预期升温。美联储理事沃勒关于“关税稳定后可能降息”的表态,进一步强化了“软着陆”交易逻辑,推动美元指数短期企稳,对铜价形成一定压制。
相较之下,欧元区5月综合PMI初值降至49.5(前值50.4),服务业PMI下滑至52.5(前值53.3),制造业PMI虽小幅改善至47.4(前值45.7),但整体经济动能弱于美国。美欧经济差异或延续美元强势,间接抑制铜价上行空间。
库存端:全球显性库存加速去化,区域分化明显
全球铜库存呈现结构性变化:
• LME铜库存:降至166,525吨,周环比减少2,300吨,注销仓单占比维持低位,显示海外现货需求相对平稳。
•COMEX铜库存:反常增加1,437吨至158,402吨,或与北美地区短期交割需求有关。
•SHFE铜仓单:大幅减少9,464吨至31,754吨,创阶段新低,国内去库速度加快。
•BC铜仓单:下降604吨至2,133吨,反映亚洲市场现货紧张态势。
全球显性库存总量持续下滑,尤其是国内库存加速去化,叠加现货升水扩大,表明短期供需仍偏紧。但需关注COMEX库存异动是否预示区域性需求转移。
需求端:高价抑制采购,结构性矛盾凸显
高铜价(7.8万元/吨以上)及升水扩大对下游需求形成明显压制。电线电缆、铜杆等加工企业订单增速放缓,部分企业通过降低开工率或调整产品结构应对成本压力。然而,新能源领域(光伏、电动汽车)用铜需求保持韧性,对冲了部分传统领域需求下滑的影响。需求端呈现“总量增速放缓,结构分化加剧”特征。
后市展望:多空制衡下,短期震荡偏强
当前铜价处于多空因素交织的平衡状态:
•利多因素:全球显性库存快速去化(尤其国内)、美元短期企稳但长期仍存降息预期、新能源需求韧性。
•利空因素:高价位抑制下游采购、COMEX库存反常增加、美欧政策差异或限制美元跌幅。
技术面看,沪铜主力合约在7.8万元/吨附近获得支撑,但突破8万元/吨整数关口需更多驱动。短期内,若现货升水持续扩大且库存维持去化,铜价或延续震荡偏强走势,但需警惕海外宏观数据波动及政策风险。建议重点关注:1)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表态;2)国内下游企业实际采购节奏;3)LME与COMEX库存联动变化。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