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网

南都电源斩获全球最大半固态储能订单 2.8GWh项目加速粤港澳新能源转型

2025-08-13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发布人:tongwj
短信订阅

看第一时间报价

数据通

查价格数据和走势

有色通

建商铺做产品买卖

全球储能技术商业化迈入新纪元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都电源”)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成功中标总容量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吉瓦时级半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的案例。该项目涵盖深圳1.2GWh储能电站及汕尾两个800MWh海上风电配套项目,预计每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超1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万吨,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关键动能。

技术突破:半固态电池的“安全与寿命”双升级

此次项目采用南都电源最新研发的314Ah半固态电池,通过氧化物固液混合电解质与高熔点聚合物隔膜技术,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并降低热失控风险,同时保持高离子电导率。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该产品在安全性、循环寿命及能量密度上实现显著提升,尤其适用于高安全需求的城市储能场景及需要频繁调峰的海上风电配套。

南都电源储能事业部负责人表示:“深圳项目聚焦城市电网对储能系统安全性的严苛要求,而汕尾项目则通过快速响应海上风电的间歇性出力,保障电网稳定性。半固态电池的技术特性完美契合了这两类场景的需求。”

八年磨一剑:从实验室到吉瓦时级商业化

作为国内储能领域先行者,南都电源自2017年启动固态电池研发,逐步突破技术瓶颈。2024年底,公司成功开发30Ah全固态电池,通过优化“固固界面”接触,将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以上,倍率性能提升50%;2025年4月发布的783Ah固态电池进一步将能量密度推高至450Wh/kg,并通过针刺、过充等严苛安全测试。

此次2.8GWh项目的落地,不仅验证了半固态电池在规模化应用中的可行性,更为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积累了数据与经验。行业分析指出,南都电源的技术路径或将成为储能行业从液态向全固态过渡的重要参考。

助力“双碳”:大湾区新能源消纳能力跃升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核心区域,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预计达35%。南都电源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可支撑大湾区新增风电、光伏装机超2GW,缓解弃风弃光问题。深圳市发改委能源处负责人评价:“该项目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提供了‘安全缓冲垫’,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实践。”

此外,项目通过市场化机制参与电力调峰,预计为当地电网每年节省调峰成本超2亿元,形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模式。

行业启示:储能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重构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赛道竞争已从规模竞争转向技术竞争。南都电源此次突破标志着半固态电池正式迈入大规模商用阶段,或推动行业向更高安全、更长寿命、更低度电成本的方向演进。

长江有色金属网分析师指出:“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将倒逼上游材料(如固态电解质、高纯度锂盐)及设备端(如干法电极制造)的技术升级,产业链协同创新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焦点。”

未来布局: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临门一脚

据南都电源透露,公司正推进783Ah固态电池的量产准备工作,计划2026年实现千兆瓦时级供货。同时,针对海外市场需求,公司已启动欧洲、北美储能项目的前期论证,拟将半固态技术方案输出至全球市场。

“从314Ah到783Ah,从半固态到全固态,南都电源的技术迭代始终围绕‘安全’与‘降本’两大核心。”公司研发总监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创新,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结语

此次2.8GWh项目的落地,不仅是南都电源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现,更标志着储能行业正式跨入半固态电池大规模应用的新阶段。随着更多场景验证数据的积累,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长时储能领域的主流选择,为全球“双碳”目标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长江有色金属网将持续关注储能技术进展与市场动态,为行业提供权威资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相关文章

取消
Document

客服电话 :15805918000

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