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政府近期对全球最大铜矿之一——科布雷铜矿的资产处置迈出关键一步。6月30日,巴拿马工商部宣布已完成从该矿区运出3.3万吨铜精矿,标志着自2023年底因环保抗议和法律纠纷关闭以来,政府接管后的首次实质性库存清理。然而,这座年产能达35万吨、占全球铜产量1.5%的巨型矿山未来命运仍悬而未决,其重启谈判正演变为一场涉及经济利益、环境保护与法律合规的复杂博弈。
库存清理背后的财政压力与资产处置难题
科布雷铜矿自关闭以来,现场滞留约12万吨铜精矿,按当前市场价估值约2.5亿美元。巴拿马政府此次运输行动被视为缓解财政压力的紧急举措。据第一量子矿业公司披露,该矿2023年第三季度单季产量达11.27万吨,贡献公司总收入的46%,其停摆直接导致2024年全球铜市场供应缺口扩大。惠誉评级指出,巴拿马因矿场关闭每年损失超17亿美元经济贡献,相当于2024年GDP预测值的0.8%,政府财政赤字随之扩大,国际评级机构已将其主权信用展望下调至负面。
尽管首批铜精矿成功运出,但剩余库存处理计划仍不明确。巴拿马工商部仅表示将“逐步进行”运输,未披露具体时间表。市场分析认为,政府需在资产变现与维护矿山设备价值间寻求平衡,以避免因设备锈蚀导致未来重启成本激增。
重启谈判陷入法律与民意拉锯战
科布雷铜矿的命运与巴拿马新任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的政治博弈紧密相连。2023年11月,巴拿马最高法院裁定政府与第一量子续签的20年采矿特许权合同违宪,引发持续数周的全国性抗议,抗议者指控矿山破坏生态并涉及腐败。尽管穆利诺政府今年3月与第一量子达成协议,暂停国际仲裁程序以换取谈判空间,但重启之路仍障碍重重。
一方面,商业团体强调该矿贡献巴拿马5%的GDP及75%的商品出口,其关闭导致4万个直接和间接岗位流失。第一量子警告,若2025年中前无法达成协议,将考虑剥离该资产或重启国际仲裁,这可能引发巨额赔偿纠纷。另一方面,环保组织持续施压,要求永久关闭矿山并指责政府忽视社区诉求。矿区周边居民指出,尽管矿山带来收入,但当地仍缺乏电力、饮用水等基础服务。
全球铜供应链的“关键变量”
科布雷铜矿的长期停产已对全球铜市场产生连锁反应。2023年其关闭直接抵消全球预期供应盈余的80%,推动铜价短期上涨6%,伦敦金属交易所库存降至四个月低位。花旗集团预测,若该矿持续停产,2025年全球铜市场将面临更大供应缺口,尤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需求持续攀升背景下,其复产进度可能成为影响铜价波动的重要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矿业巨头正密切关注巴拿马谈判进展。第一量子已启动媒体巡展,展示矿区设备维护状况,试图争取国际舆论支持。而穆利诺政府则面临两难选择:重启矿山可缓解财政危机,但需承担政治风险;若僵局持续,可能重创外资信心,波及中美洲矿业投资环境。
博弈焦点:税收分配与环保承诺
当前谈判核心集中于税收条款与环保责任。第一量子提出将年支付费用从3.75亿美元提升至5亿美元,并承诺投入3亿美元用于生态修复,但政府要求新增“碳排放挂钩”机制,将税收与环保绩效绑定。此外,社区发展基金的设立、土著群体权益保障等条款亦成为争议点。
分析人士指出,科布雷铜矿的未来不仅关乎巴拿马经济命脉,更成为全球矿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转型的试金石。在供需失衡与政策不确定性交织的背景下,这场百亿美元资产的博弈或将重塑拉丁美洲矿业投资格局。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