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早报:将对锂电池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全球新能源供应链或将变动
资讯一、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突破固态电池界面难题,为电动车续航与安全提供新解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宣布,该所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通过创新性聚合物分子设计,成功解决固态电池长期存在的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等核心难题。这一进展为突破电动车续航焦虑、充电效率及安全隐患提供了全新路径,标志着我国在下一代储能技术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传统液态锂电池因易燃电解质存在安全风险,且能量密度提升受限;而固态电池虽具备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潜力,却因电极与电解质间固-固界面接触不良导致离子传输效率低下。中科院团队通过分子尺度界面一体化设计,在聚合物主链上同时引入具有离子传导功能的乙氧基团和电化学活性的短硫链,形成可动态切换离子传输与存储行为的智能材料。
研究团队透露,该技术已通过《先进材料》国际期刊验证,相关成果被评价为“固态电解质界面调控新范式”。据行业预测,2025-2026年国内将密集推进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及装车验证;2027年实现小批量装车,优先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2028-2029年有望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高附加值领域规模化应用。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液态材料,彻底消除漏液、燃烧风险,同时能量密度可达现有液态电池两倍以上,支持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此外,新技术支持6分钟快充(补能500公里),大幅缓解充电焦虑。
资讯二、特斯拉美版廉价Model 3/Y上市遇冷,配置大缩水难挽市场信心,国产版本或入华掀20万级争夺战
特斯拉近日在美国推出Model 3、Model Y标准版(廉价版)车型,以超10%的降价幅度(Model 3降至约26.3万元人民币,Model Y降至约28.5万元人民币)试图扩大市场覆盖,发布会当日股价下跌4.45%,市值蒸发约4600亿元人民币。这场“以价换量”的策略效果存疑,更引发对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的关注。
尽管特斯拉中国尚未官宣,但业内普遍认为美版廉价版的推出是为国产版本铺路。依托上海超级工厂的成本优势与中国供应链完整性,国产Model 3/Y标准版或有更大降价空间。
这一价格将直接杀入中国品牌电动车腹地。当前中国市场,比亚迪、小鹏、问界等品牌已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高阶辅助驾驶、换电等差异化配置抢占用户心智。“特斯拉若仅靠降价减配,难敌中国品牌的‘配置内卷’。
未来,消费者是选择配置精简的20万级特斯拉,还是功能更丰富的中国品牌电动车?答案或将重塑全球电动车竞争格局。
资讯三、韩国情报机构火灾引燃锂电池安全争议,LG新能源危机重重
韩国大田市韩国国家情报资源管理院9月26日晚突发火灾,导致全国近三分之一政府业务系统中断。经调查,起火原因为地下UPS锂电池(韩国LG新能源2012年生产,已超12年使用年限)故障。这场火灾再度将韩国锂电池安全问题推向舆论风口,也折射出LG新能源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复杂处境。
此次事故并非孤例。作为韩国锂电池龙头,LG新能源近年频陷安全风波:2020年,其供应的电池导致通用雪佛兰Bolt、现代Kona电动车大规模召回;2022年,美国Moss Landing储能电站(LG供能)四年连烧四次;今年初,澳大利亚ACCC两次强制召回其问题储能电池,修复率不足七成。此次情报机构火灾,更将“超期服役锂电池”安全隐患推至公众视野。
面对中国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全球挤压,LG新能源近期动作频频,试图以“转向磷酸铁锂+绑定大客户+布局上游”破局。尽管动作不断,LG新能源的“反攻”仍阻力重重,频发的火灾与召回事件,使其电池安全性备受质疑,尤其在欧洲市场已被宁德时代反超。
业内分析指出,LG新能源试图以磷酸铁锂转型、绑定大客户重构竞争力,但若无法解决历史安全遗留问题,叠加全球政策与市场竞争加剧,其“卷土重来”之路恐难平坦。
资讯四、中国将对锂电池及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11月8日起正式生效
商务部、海关总署近日联合发布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决定对锂电池、正极材料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相关政策自2025年11月8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同步更新。
此次管制涵盖三大类物项:
• 锂电池相关:包括能量密度≥300Wh/kg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含电芯及电池组)、卷绕机/叠片机等关键生产设备,以及相关制造技术;
• 正极材料相关:涉及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三元前驱体(镍钴锰/镍钴铝氢氧化物)、富锂锰基材料,以及辊道窑、砂磨机等生产设备;
• 石墨负极材料相关:包括人造石墨负极、混合负极材料,以及造粒釜、石墨化炉(箱体炉/艾奇逊炉等)、包覆改性设备(融合包覆设备/CVD回转窑等),同时覆盖造粒、连续石墨化等技术。
公告明确,出口上述物项需向商务部申请许可,经营者须如实申报商品信息,注明“属于两用物项”或“不属于”并附具体参数;存疑货物将暂缓放行直至核实。
此次管制精准覆盖锂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既保障国家安全,也规范行业有序出口,或对全球新能源供应链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