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全球铜市正经历一场供需与地缘政治的双重博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库存降至一年低点,嘉能可大规模提货俄罗斯铜并转向中国市场的动作,叠加中国本土供应紧张信号,为铜价走势再添变数。
据最新交易数据显示,5月27日LME鹿特丹仓库收到约1.5万吨铜的提货申请,直接推动交易所铜库存降至2024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知情人士透露,全球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是此次提货的主导方,其目标直指中国——这个全球最大铜消费国的紧俏市场。
俄罗斯铜“暗度陈仓”中国市场
自俄乌冲突升级后,欧美企业普遍回避俄罗斯金属,导致LME欧洲仓库堆积的俄罗斯铜占比飙升。然而,此次嘉能可的操作揭露了全球贸易流的新动向:通过LME体系合法交割后,俄罗斯铜正以“合规路径”进入中国。业内分析指出,中国铜材溢价已创五年新高,上海期货交易所铜现货升水持续扩大,反映国内精炼铜供应趋紧。4月铜价跌破8500美元/吨时,中国库存曾出现创纪录下降,进一步佐证需求刚性。
供应端矛盾:短期冲击与长期约束并存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指出,铜市正面临“非线性波动”风险。短期来看,贸易政策多变叠加经济预期波动,需求端不确定性增加;但长期供给约束逻辑未改,2025年全球铜矿增速预期从2.4%下修至1.8%,增量仅34万吨,且主要依赖既有项目爬产,新项目投放稀少。
值得关注的是,铜矿供给呈现“短期不及预期、中期潜在释放压力、长期达峰延迟”的特征。这意味着,尽管短期供需节奏难测,但资源稀缺性将逐步凸显,铜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属性或进一步强化。
市场情绪与价格博弈
尽管美联储政策动向持续扰动市场,但铜的金融属性与工业属性交织,使其成为资金博弈的焦点。此次嘉能可的操作,既是对中国需求的押注,也是对地缘政治风险的再平衡。分析人士警告,若俄罗斯铜持续流入亚洲,可能重塑区域贸易格局,但欧美制裁阴影仍为交易蒙上不确定性。
总结,在宏观阴云与微观供需的拉锯中,铜市正迎来关键转折点。中国市场的紧平衡、俄罗斯金属的“东移”以及全球矿端增速放缓,共同勾勒出一幅复杂图景。对于产业链企业而言,灵活应对价格波动、优化库存管理将成为2025年的核心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