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倒计时:设备环节迎来百亿级订单,这些企业已卡位
2025年,固态电池行业在政策扶持、技术突破与下游需求爆发三重驱动下,正式迈入产业化关键阶段。作为产业链上游核心环节,固态电池设备企业正成为本轮技术革命的"卖水人",率先享受行业红利。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国内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达82亿元,同比增长135%,预计全年将突破150亿元,这一增速远超同期动力电池设备行业平均水平。
当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逐步收敛,硫化物电解质因高离子电导率(达10^-3 S/cm)和宽电化学窗口(1-5V)成为主流方向,但其对生产环境要求严苛(需在惰性气体中操作)。这一特性直接推动设备环节升级,干法电极制备设备替代传统湿法工艺,解决硫化物与溶剂反应问题,国内先导智能、海目星已布局相关产线;超薄固态电解质层沉积设备要求沉积厚度控制在10微米以下,精度达纳米级,德国曼兹(Manz)与国内捷佳伟创展开竞争;高温高压成型设备需在200℃、1GPa压力下实现电极-电解质界面融合,日本TDK与国内科恒股份推进国产化。
固态电池的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特性,正推动其应用场景从新能源汽车向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延伸。蔚来ET7固态电池版已实现150kWh电池包量产,对应设备需求集中在高速叠片机和激光焊接机;华为数字能源推出固态电池储能系统,要求设备具备长时循环寿命(>8000次),推动老化测试设备需求增长;亿航智能eVTOL航空器搭载固态电池完成首飞,对应轻量化电池封装设备成为新增长点。
2025年固态电池设备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德国莱茵(TÜV Rheinland)占据高端检测设备60%市场份额;先导智能获宁德时代固态电池产线订单,2025年相关合同额达28亿元;深圳珈钠能源推出钠离子固态电池专用设备,切入两轮车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设备环节毛利率高于电池制造环节,2025年一季度先导智能固态电池设备业务毛利率达42%,较传统锂电设备高出8个百分点。
尽管前景广阔,固态电池设备行业仍面临两大瓶颈:不同技术路线(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对应设备差异大,导致产线切换成本高;目前固态电池单体良率仅75%,较液态电池低15个百分点,需通过AI视觉检测设备优化。不过,随着2025年工信部《固态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出台,设备标准化进程有望加速,该文件明确要求2026年起新建产线需兼容至少两种技术路线,推动设备商向模块化、柔性化升级。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