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强心剂”撞上美印关税“毒箭”,铜价正站在78200元/吨悬崖边摇摆
当美联储降息的“强心剂”撞上美印关税的“毒箭”,铜价正站在78200元/吨的悬崖边摇摆。智利矿山坍塌的“黑天鹅”与LME库存激增的“灰犀牛”交织,这场由宏观情绪主导的拉锯战,或许将决定三季度有色金属的最终走向。
周四早盘有色金属大面积走强,沪期铜主力2509合约高开运行,盘面涨势幅度一般。截至10:15分休盘报78410元/吨,上涨0.32%;早间现货市场成交无亮点,下游观望烧菜,刚需托底,市场交投维持冷清。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长江现货1#铜价报78580-78620元/吨,均价报78600元/吨,较昨日小涨100元/吨;铜升贴水报b200-b240元/吨,均价报220元/吨,较昨日下跌30元/吨;
宏观迷局:降息预期VS贸易战,谁主沉浮?
宏观数据真相: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飙升至93.4%,但市场已提前交易“预期差”——美元指数仅微跌0.3%,铜价冲高后迅速回落;
美国对印度加征25%关税的“突然袭击”,虽短暂推高避险情绪,却难掩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两月萎缩(49.3%)的衰退信号。
矛盾焦点:
降息预期支撑铜价:低利率环境降低持有成本,改善金属消费前景;
贸易战压制风险偏好:美印关税争端叠加“敏感商品”清单,资金撤离压制伦铜估值。
供需博弈:矿山停产VS库存高压,谁更致命?
供应冲击:
智利Codelco的埃尔特尼恩特铜矿因地震停产(年产量35.6万吨),全球铜供应损失约10%;
欧洲Aurubis却逆势扩张,美国铜回收冶炼厂产能提升,2024-2025财年核心利润大超预期。
需求疲软:
国内淡季效应深化:7月铜加工企业开工率边际下滑,家电、地产链需求萎靡;
电力、汽车行业正增长对冲部分压力,但难以扭转整体疲软态势。
库存压力:
LME库存增至15.61万吨,增幅1.48%,Comex库存突破23.8万吨,增幅3.56%,压垮现货市场情绪;
上期所社库维持低位(7.25万吨),但升水结构收窄至+220元/吨,持货商挺价信心出现动摇。
技术面:78000元/吨的“生死线”
日线级别看,沪铜主力合约形成“三角形整理”形态,上沿78500元/吨,下沿77800元/吨。若沪铜社库数据累增,则MACD指标将形成死叉,下方目标直指77500元/吨。但若多头借降息预期强行突破,需满足两个条件:
伦铜夜盘站稳9500美元/吨;
国内现货升水缩窄至+220元/吨。
盘面细节:
早盘贸易商间“对敲”成交占比70%,真实需求占比不足25%;
持仓龙虎榜显示,前五席位净空单增加189手,空头布局意图明显。
后市展望:反弹是“烟花”还是“火种”?
短期(1周内):
铜价有望在78000-79000元/吨区间震荡,但需警惕社库数据超预期累库引发的踩踏;
智利矿山复产进度(预计8月下旬)将成为关键变量。
中长期(1个月):
若9月美联储降息落地,且国内“金九银十”需求复苏,铜价或挑战79200元/吨关口;
反之,若贸易战升级或矿山供应恢复,铜价恐下探77500元/吨。
操作建议:
短期投机者:背靠78500元/吨轻仓试空,止损79000元/吨;
产业客户:利用反弹机会增加套保比例,锁定利润。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在“降息预期暖风”与“地缘风暴寒流”的对冲中,铜价正演绎一场“弱平衡”的博弈。78000元/吨,这个看似普通的技术位,或许将成为多空力量对比的“晴雨表”。而智利矿山的复工进度,或将成为打破僵局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