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价格会迎来强势反弹吗?政策托底与产业整合共振,行业盈利拐点初现
2025年9月1日,广期所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PS2511单日涨幅达6.03%,现货市场同步跟涨,头部企业棒状硅报价升至55元/千克,颗粒硅报价突破49元/千克。这一波行情的直接催化剂来自行业龙头协鑫科技的最新表态——其首席财务官杨文忠透露,并购重组方案细节即将明确,且未来多晶硅价格有望在6万-8万元/吨区间运行。叠加监管部门严控低价倾销政策效应,光伏上游产业链迎来久违的量价齐升格局。
此次价格反弹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
自7月以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合头部企业签署自律公约,明确要求硅料销售不得低于成本线,并通过产能协调机制控制供给节奏。
与此同时,协鑫科技等企业启动的并购重组计划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拟通过收购并关停约1/3落后产能,重构行业供需平衡。
从价格传导机制看,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2025年9月1日多晶硅均价报46500元/吨。多晶硅现货均价自8月初的4.3万元/吨回升,已突破行业平均现金成本线预期。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指出,随着开工率从上半年的34%逐步提升至60%,叠加能耗指标收紧带来的边际成本上升,多晶硅价格中枢有望上移至6万-8万元/吨区间。
市场博弈焦点集中于政策执行力度与产能出清节奏。
尽管当前行业总产能仍超325万吨,显著高于全球250GW光伏装机需求,但监管层对新建项目审批的审慎态度,以及银行对并购贷款的审慎支持,正在加速低效产能出清。
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随之重塑。
当前颗粒硅售价维持在4万元/吨,协鑫科技预计8月底至9月可实现报表层面盈利,而此前其上半年净亏损达17.76亿元。硅业分会数据显示,N型硅料因电池技术迭代需求旺盛,报价坚挺在48-52元/千克,而P型硅料受库存压制仍处低位。
短期看,多晶硅价格修复将带动硅片、电池环节盈利改善,但下游组件企业仍面临成本压力,价格传导存在时滞风险。长期而言,并购重组与产能置换机制的建立,或为光伏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范本。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