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本田汽车宣布将推迟其在加拿大投资约150亿加元(含合资伙伴投资)的电动汽车价值链建设计划,延后时间约两年。这一决策的直接原因是“当前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但背后折射出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趋缓、区域政策波动以及供应链成本压力等多重挑战。对于有色金属行业而言,这一调整不仅牵动动力电池金属需求预期,更反映出车企在战略布局中对资源安全与市场风险的再平衡。
市场需求降温,车企投资转向谨慎
本田的延期决定并非孤例。自2024年起,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已从高速增长转向结构性分化。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增速降至23%,较2023年的35%明显回落;北美市场渗透率仅为10.2%,远低于中国市场的34.3%。这一趋势在加拿大尤为显著:2025年初,该国联邦政府提前暂停电动汽车购置补贴,魁北克省更将补贴金额从7000加元削减至4000加元并计划于2026年终止。政策支持的退坡直接抑制了消费端需求,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电动车销量同比下滑12%,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本田在声明中强调,将“在项目最终确定前继续评估市场动向”,显示出对需求不确定性的审慎态度。
供应链成本高企,资源布局需再平衡
本田原计划的加拿大项目涵盖电池工厂、整车制造及配套材料加工,旨在构建“从矿产到整车”的垂直整合体系。然而,当前动力电池上游金属价格波动加剧了这一布局的复杂性。以锂为例,2025年初碳酸锂价格较2024年峰值回落40%,但镍、钴等金属受地缘政治和ESG(环境、社会、治理)成本影响仍维持高位。本田计划通过“引入一体化压铸技术”将车身零部件数量减少至十分之一,以降低铝材用量和生产成本,但短期内技术升级的投入可能进一步抬高资本开支。此外,加拿大联邦与地方政府对本土化生产的补贴细则尚未明确,也增加了企业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
行业启示
本田的延期决策反映了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的共性挑战:短期市场需求与长期产能规划的错配。一方面,北美消费者对电动车价格敏感度较高,车企需在“高端化”与“普及化”之间寻找平衡;另一方面,动力电池金属供应链的区域化重构要求企业更紧密地绑定资源产地。例如,本田推迟加拿大项目的同时,正加速与POSCO Future M、旭化成等材料企业合作,以锁定阴极材料和隔膜供应。这种“轻资产、重合作”的模式或将成为车企应对资源波动的新策略。
对有色金属行业而言,本田的调整传递出两大信号:其一,动力电池金属需求增速可能阶段性放缓,锂、镍等品种的短期价格承压;其二,供应链区域化将强化资源禀赋国的议价能力,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锂矿开发进度及政策导向需重点关注。
此外,车企对一体化压铸、固态电池等降本技术的投入,可能推动铝、硅等材料的需求结构变化,为金属加工企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