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网

美国铜关税“乱象”背景:市场扭曲与政策困局,难复黄金“套利奇观”

2025-07-16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发布人:tongwj
短信订阅

看第一时间报价

数据通

查价格数据和走势

有色通

建商铺做产品买卖

一、政策背景:理想与现实的剧烈碰撞

美国对进口征收50%关税的政策,表面看是特朗普政府“重振制造业”战略的一环——通过提高进口成本倒逼国内产业扩张,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然而,这一政策的现实基础却极为脆弱:

•产能短板:美国产量仅占全球5%,过去十年累计下降20%,2024年产量较2023年再降3%;

•时间陷阱:ING测算显示,在美国新建矿需耗时29年(含审批、建设),远超政策周期;

•精炼真空:美国缺乏本土精炼能力,即便开采矿石也需运至中国等国加工后再进口,形成“为他人做嫁衣”的荒诞循环。

正如惠誉BMI所言:“提高进口成本对改变美国依赖格局作用有限,这只是一场‘用消费者钱包补贴产业幻想’的游戏。”

二、市场反应:价差飙升与跨市场流动的“伪繁荣”

关税威胁下,COMEX价一度逼近历史高位,而伦敦LME价则因需求疲软承压,两者价差扩大至每吨2000美元以上。这一现象看似为跨市场套利提供空间(如将LME运至美国销售),但实际效果远不如今年2月黄金市场的“套利奇观”:

黄金对比:当时伦敦与纽约金价背离,交易商可通过空运黄金套利,甚至引发“英格兰银行都无法满足需求”的极端情况;

的限制:的物理属性(体积大、密度高)导致运输成本高昂,且需经过熔炼、精炼等流程,远不如黄金的“现货即用”特性,套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因此,尽管Comex-LME价差支持流入美国,但实际流动量有限,更多是市场对政策恐慌的“情绪性反应”。

三、政策效果:推高成本,损害产业竞争力

关税的直接后果是成本转嫁:

•消费者与制造商买单:BMI测算,作为关键工业原料,其价格上涨将推高汽车、电子等行业的生产成本,削弱美国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精炼商反受其害:价差扩大促使外国成品(如精炼材)大量涌入美国市场,抑制本土出口,甚至挤压美国精炼企业的生存空间——“本想保护产业,结果却帮了外国竞争对手”。

正如ING策略师Ewa Manthey所言:“这笔关税的税款,最终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支付,而非外国生产商。”

四、长期困局:结构性短缺与政策失效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对钢铁、铝征收的关税均未实现“国内产量增长”的目标,或重蹈覆辙:

1、产能瓶颈:即便未来审批加速,矿山建设仍需15-20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2、需求压制: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三季度LME价将跌至9100美元/吨,四季度仅回升至9350美元/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如中国需求放缓、欧洲经济疲软)将抑制价上涨空间;

3、替代效应:高价可能加速制造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智利、秘鲁)转移,反而加剧美国产业空心化。

五、结论:关税的“短期扭曲”与“长期无效”

美国关税政策本质是一场“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实验,其结果已可预见:

   •短期:推高国内价,制造市场扭曲,但难以复制黄金的跨市场套利奇观;

   •长期:因产能瓶颈、精炼真空等结构性问题,政策无法实现“减少进口依赖”的目标,反而损害制造业竞争力,加速产业外流。

正如AOCE所言:“需求增长由能源转型、AI等技术驱动,但美国若无法解决供应链短板,再高的关税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这场政策闹剧,最终可能成为“重振制造业”战略中的又一尴尬注脚。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相关文章

取消
Document

客服电话 :15805918000

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