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最新数据显示,当日电池级硫酸锰报价区间为5920-6120元/吨,均价602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小幅上涨10元/吨。
从供给端看,电池级硫酸锰的生产稳定性受多重因素制约。
尽管当前主流生产商尚未披露具体产能调整信息,但价格的小幅上扬或与原材料锰矿供应阶段性偏紧有关。近期海外锰矿主产区因极端天气引发的运输延迟,叠加国内环保督查对部分中小型冶炼厂的限产要求,导致市场流通货源趋于集中。此外,头部企业通过技改提升原料利用率的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给压力,但新增产能释放仍需时日。
需求端则延续了新能源产业的强劲拉动效应。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装机量持续攀升,带动三元材料需求稳步增长。据行业机构测算,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每辆单车硫酸锰用量较传统车型增加约30%,直接推升了工业级与电池级产品的消耗量。储能领域,钠离子电池商业化提速虽对锰基材料构成潜在替代威胁,但目前技术成熟度尚不足以形成规模冲击,硫酸锰在高端动力市场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固。
市场层面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
尽管均价仅微涨10元/吨,但高低端产品价差有所扩大,头部企业凭借高纯度产品与长单定价优势维持利润空间,而中小厂商被迫在低端市场展开价格竞争。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贸易商借势炒作环保限产概念,导致区域市场价格短期异动,但此类投机行为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
政策端持续释放引导信号。
工信部近期发布的《锂电行业规范条件》修订版明确提出,鼓励企业通过循环利用技术降低锰资源对外依存度,这对具备回收体系建设的头部企业形成政策性利好。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针对湿法冶炼环节的环保税调整方案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预计2026年起执行的新税率将加剧行业洗牌。
宏观层面,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与供应链重构交织影响市场格局。美联储加息周期延长压制大宗商品金融属性,但新能源赛道的高成长性仍吸引避险资金流入。国内方面,8月制造业PMI指数回升至荣枯线上方,动力电池出口同比增速达35%,印证了“新三样”产业的抗周期韧性。
总体而言,2025年9月的硫酸锰市场在平静中暗藏波澜。价格微涨既是短期供需错配的结果,亦是对中长期产业变革的预演。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