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价日涨4500元!军工需求+环保限产,钨价格或持续飙升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年7月28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突破40.9万元/吨大关,单日涨幅达4500元/吨。这一价格异动不仅延续了7月以来钨市场的强势行情,更折射出全球战略资源争夺的激烈态势。作为全球钨储量与产量“双冠王”,中国正通过政策与市场双重调控,推动钨从“工业原料”向“战略资产”跃迁。
一、供应端:政策严控+环保限产,资源稀缺性凸显
1. 开采指标收紧,全球资源集中度提升
2025年,自然资源部首次将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定为5.8万吨,同比减少4000吨,降幅达6.45%。江西、湖南等主产区配额分别下调8%和6%,叠加矿山品位持续下滑,原料供给刚性收缩。全球范围内,中国钨储量占比超60%,产量占比高达84.52%,资源垄断性优势进一步强化。
2. 环保督察加码,产能受限
7月初,江西、湖南启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多家企业因废水排放不达标被要求限产整改。国内钨精矿开工率降至35%,周产量减少约200吨,市场现货库存降至15天以内,部分厂商甚至出现“断货”现象。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将钨列为“极度重要”战略资源,伦敦期钨库存仅1500吨,创近三年新低,低库存状态成为价格坚挺的核心支撑。
二、需求端:军工订单爆发+新能源崛起,需求激增
1. 军工领域:地缘冲突推高战略需求
2025年7月,国防科工局军工材料采购计划中,硬质合金刀具、穿甲弹芯等钨制品订单同比增长42%。厦门钨业、中钨高新等头部企业已满负荷生产,部分订单排期至2026年。俄乌战场消耗大量钨合金穿甲弹,全球军工产业链对钨的采购量从2024年的2200吨增至2025年的3000吨。美国“黄金穹顶”计划拟部署300套拦截系统,每套需钨合金30吨,仅此一项将消耗9000吨钨,远超全球年产量。
2. 新能源领域:光伏钨丝+锂电池材料需求爆发
光伏行业:钨丝金刚线在硅片切割中的渗透率突破60%,每GW光伏组件需用钨丝约8吨。厦门钨业全球首家量产0.015mm超细光伏钨丝,良品率超90%,2025年产能达300亿米,占据全球20%市场份额。
锂电池领域:钨酸锂作为新型正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启动研发,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实现小批量供货,需求量预计达1.2万吨,同比增300%。
3. 传统制造业复苏
1-5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21.5%,硬质合金刀具产量环比6月增长12%,扭转了连续两个月的下滑趋势。钨的硬度和耐高温特性使其在切削工具、耐磨零件及航空航天部件中不可替代。
三、技术升级: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1. 厦门钨业:全产业链技术突破
✱研发超细钨粉、3D打印等“卡脖子”技术,硬质合金数字工厂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人均产值提升3倍。
✱光伏钨丝技术突破,断线率降低50%,深度绑定隆基、晶科等头部客户。
2. 中钨高新:纳米技术重塑行业格局
✱研发的纳米晶粒硬质合金硬度达HRA93.5,使用寿命是传统产品的5倍,正在重塑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的市场格局。
✱数控刀片市占率达18%,高端产品占比超40%,军工订单占比提升至25%。
四、国际市场:价格倒挂与资源争夺
1. 出口管制引发全球供应紧张
商务部管制导致1-5月钨品出口量同比减少1879吨,日本企业转向德国进口钨废料量激增294%。欧洲APT价格飙升至440-485美元/吨度,同比涨幅超35%,形成国内外价格“倒挂”奇观。
2. 全球资源布局加速
欧盟、美国等经济体加速布局替代性钨矿,但短期内难以缓解供应紧张。刚果(金)与中资企业合作开发的世界最大钨矿——卡莫亚-卡萨拉钨矿,若2026年投产,可能缓解全球供应压力,但短期内价格仍受供需博弈主导。
五、后市展望:短期坚挺,长期需关注替代风险
1. 短期(1-3个月)
供需紧张支撑价格上行,低库存与军工、新能源需求爆发下,钨粉价格或挑战42万元/吨关口。但需警惕消费电子需求季节性回落风险——三季度为传统淡季,若苹果、三星等品牌备货不及预期,可能抑制价格上涨。
2. 长期(1-3年)
✱技术替代风险:日本住友电工已开发出钨基复合材料,在保持硬度的同时降低30%钨用量;若再生钨技术普及率超过40%,原生钨需求可能下降25%。
✱全球供应变化:刚果(金)等新矿投产或缓解供应紧张,但地缘政治风险仍存,企业需建立多元化供应体系。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