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现撕裂!碳酸锂高库存未解,盐湖8万吨产能压境,云母企业陷“复产即亏”死局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7月1日,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锂均价6145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59900元/吨已连续两日横盘。期货市场却上演惊心动魄的“深V”反转,主力合约LC2509早盘重挫2%至61280元/吨,午后多头突然发力,尾盘收涨0.16%报62780元/吨。这场期现价差扩大至1330元/吨的背离行情,本质是资金短期博弈与供需长期过剩的激烈碰撞。
期货逆转的幕后推手是空头平仓与热钱流动。上周因仓单降至2.2万手(约2.2万吨),部分资金借“虚实盘失衡”炒作逼空,但本周仓单回升至2.4万手,显示隐性库存向交割库转移,投机情绪正在退潮。更关键的是,主力合约前20席位净空差仍达5.3万手,空头短期获利了结推动反弹,但净空格局未改,反映市场对过剩共识并未动摇。与此同时,锂电池板块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6.6亿元,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权重股遭抛售,部分热钱转向商品期货博取短线收益,进一步放大了期货波动。
供应端的“堰塞湖”仍在膨胀。6月国内碳酸锂产量环比猛增9%至7.89万吨,盐湖提锂成为主要增量来源,其成本锚定在3-4万元/吨,持续碾压行业定价体系。尽管智利5月对华碳酸锂出口环比骤降37.9%,但澳洲Kathleen Valley项目爬产填补缺口,港口锂矿库存仍高达26.2万吨。更严峻的是,社会库存周增1936吨至13.68万吨,覆盖超50天需求,其中冶炼厂库存占比降至26%,表明过剩压力正从上游向下游沉淀而非实质性消化。
需求疲软成为反弹最大枷锁。新能源汽车终端销售显露疲态:6月零售量环比下降8%,经销商库销比升至3.0,车企以消化电池库存为主,新增碳酸锂采购不足产能的30%。储能市场同样青黄不接,欧盟碳关税重压下出口订单萎缩,国内“531”抢装潮透支需求后,6月储能电芯排产环比下降20%。下游正极材料厂对涨价极为抵触——磷酸铁锂企业开工率仅72%,德方纳米等龙头拒绝追涨,长协订单占比升至80%,现货采购只接受“压价寻低”策略。
行业出清面临三重阻碍。一是盐湖产能持续碾压:盐湖股份4万吨新项目投产使总产能达8万吨/年,成本中枢下移至3-4万元/吨,不断拉低价格底线。二是高成本产能“僵尸化”:云母提锂企业85%现金成本超6万元/吨,但亏损状态下仍未大规模停产(当前开工率仅48.16%),随时可能复产加剧过剩。三是政策刺激失效:新能源汽车下乡补贴对销量拉动弱于预期,而澳矿成本支撑持续弱化(当前600-650美元/吨,对应碳酸锂成本5.8-6.2万元/吨),外购矿冶炼利润修复反而刺激复产。
资金与现实的拉锯战将在三季度见分晓。短期看,期货贴水收窄需求支撑60,000-63,500元/吨区间震荡,但13.7万吨库存高压始终悬顶。若8月旺季需求增速低于15%(尤其储能与出口),价格可能再探58,000元/吨前低。真正反转需等待两个信号:矿端出现澳矿跌破500美元/吨现金成本线(当前600-650美元/吨),触发Pilbara等巨头减产;冶炼端云母提锂停产比例超30%,标志产能出清进入实质阶段。对产业客户而言,反弹至63,000元/吨上方是锁定套保利润的关键窗口;投机资金则需警惕盐湖套保盘抛压,轻仓波段操作并设置止损。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