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成本托底需求回暖价格修复 短期产业链机遇如何?
镁合金凭借“轻量化科技的终极答案”这一核心标签,正成为高端制造领域的性能担当。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它在新能源汽车中扮演“隐形引擎”,助力续航突破;在3C电子领域破解“轻薄与坚固兼顾”的行业痛点;在航空航天中实现“克克必争”的减重目标,并在医疗设备中开拓生物相容新可能,成为产业升级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材料。
价格走势与核心动因
今日(2025年11月6日)长江综合镁合金AM60B均价为18700元/吨,价格区间18400-19000元/吨,较前一日上跌100元/吨。价格呈现小幅上调,主要受供需结构阶段性宽松及市场观望情绪影响,近期镁合金市场呈现“成本驱动、需求拉动、政策加持”的多重利好格局。煤炭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形成强劲价格底部支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浪潮引爆镁合金需求,电池壳体与车身结构件应用迎来爆发期;政策端持续释放利好,国家级规划明确支持镁合金在核心部件应用;叠加中美经贸预期改善,出口环境回暖。多方利好共振,推动镁合金修复反弹。
核心影响因素分析
供应端,国内产能持续释放,主产区复产节奏加快,龙头厂商扩产步伐迅猛,共同推动供应压力凸显。行业库存高位累积,可流通货源充足,市场整体呈现供应过剩态势,对价格上行形成压制。
需求端,结构性特征显著: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轻量化材料需求快速提升,成为镁合金消费的新增长引擎;然而传统工业领域需求仍显疲软,整体消费增速受到拖累,区域间需求强度也存在差异。
成本端,煤炭、硅铁等原料价格维持高位,镁厂生产成本持续承压,为镁合金价格提供底部支撑。但在供应宽松的背景下,成本向售价的传导不畅,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镁合金产业链现状
上游:主要涉及镁矿开采、原镁冶炼等环节,受环保政策和资源分布影响较大,部分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中游:镁合金的铸造、加工和制造环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下游多样化需求。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深度融合,产业链协同创新趋势明显,企业通过合作研发、定制化服务等方式拓展市场空间。
龙头企业梳理
宝武镁业
全球镁业龙头,构建"矿石-原镁-镁合金-回收"全产业链,稳居全球最大镁合金生产基地。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高附加值领域,与埃斯顿合作开发镁合金机器人部件,产能与产业链完整度全球领先。
星源卓镁
专注高端镁合金压铸,突破0.8mm超薄压铸量产技术,产品精度达0.1mm,系特斯拉等国际车企核心供应商,技术壁垒突出。2025年募资扩产,加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短期价格走势预测
短期内镁合金市场呈现“供应宽松、需求分化、成本托底”的特征,镁合金价格可能继续保持高位偏强。但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和产能的逐步释放,价格波动幅度可能逐渐趋缓。建议关注政策动态、原材料价格变化及下游需求波动对价格的影响。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