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国内精铟市场整体呈现窄幅震荡、重心小幅下移的态势。2025年9月30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精铟价格维持在每千克2500元至2600元的区间内运行,当月均价较8月份变化不大,但市场成交活跃度一般,未能显现出传统的季节性旺季特征。
供应方面,9月份国内精铟生产保持相对稳定。作为锌冶炼的副产品,铟的供应与锌的生产节奏密切相关。当月锌冶炼企业开工率平稳,副产铟的产出量随之保持稳定。部分持货商在价格相对低迷的背景下,存在一定的惜售情绪,但市场整体现货供应仍较为充足。一些主要生产省份的环保核查工作常态化进行,但对原生铟实际产量的直接影响有限。
从需求端看,下游采购仍以刚性需求为主,未能对价格形成有力拉动。铟的核心消费领域ITO(氧化铟锡)靶材的需求,与平板显示行业的景气度高度相关。尽管下半年通常是消费电子产品的传统备货旺季,但全球智能手机、电视等终端产品的市场需求复苏力度仍显平缓,对上游靶材的订单拉动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异质结(HJT)等高效光伏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被业界长期看好,其对铟的需求潜力巨大,但当前实际装机放量规模尚未对铟市形成显著的边际需求增量。此外,部分海外订单受到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采购策略偏于谨慎。
市场交易情绪普遍观望,买卖双方博弈加剧。下游用户多采取按需采购的策略,市场整体成交以小单为主,缺乏大单集中入市带来的推动力。社会库存虽未出现大幅累积,但去库速度缓慢,反映出供需结构相对宽松的局面。
政策层面,国家对战略性稀有金属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相关部门对铟等稀散金属的开采、生产实行总量控制指标管理,从源头上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基本平衡。此外,对高端新材料、半导体产业的扶持政策若能有效提振终端需求,将间接利好铟的长期消费前景。
宏观环境中,全球电子产业周期的复苏节奏仍是影响铟需求的关键变量。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也对进出口贸易商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综合来看,2025年9月的铟市在供需基本面略显宽松的格局下平稳运行。市场参与者多关注四季度下游终端产品的实际销售表现以及新兴应用领域(如光伏)的需求放量情况,这些因素将成为决定后市价格方向的关键。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