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8月7日,美国总统调整后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式落地,69国输美商品被纳入加征范围,税率10%-41%。其中,加拿大、墨西哥分别叠加25%、35%附加税,巴西因美国司法调查不满再增40%关税,总税率升至50%,成为受冲击最显著的经济体。
作为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又一单边举措,该政策直接推高美国进口商品成本,加剧消费者生活负担;巴西出口产业因高关税遭重创,经济增长承压。欧盟原计划同日生效的反制关税暂缓,虽显短期妥协,却凸显贸易谈判的复杂性,美欧后续博弈存变数。全球产业链亦面临成本全面攀升,企业跨国布局、采购销售等环节策略调整。
与全球贸易动荡形成反差的是,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走高引发关注。上游多晶硅是核心牵引——行业自律推动企业减产降负,供需关系改善,叠加此前长期低价致企业亏损,价格逐步筑底反弹。
中游硅片环节受硅料成本攀升及减产执行影响,主流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企业库存下降支撑提价,成本压力进一步向电池片传导,带动电池片价格探涨,政策驱动下或逐步脱离底部,助力厂商重回盈利。
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背后,金属材料扮演关键角色。核心材料硅的价格直接影响全产业链成本,其原料工业硅近期现货价虽因下游需求未显著跟进、库存压力受限,短期上行空间有限,但仍对多晶硅形成一定支撑。此外,银等稀有金属(如用于电池片电极)的价格波动,亦对光伏成本产生影响。
展望未来,全球清洁能源需求增长将持续释放光伏市场潜力。尽管当前面临关税、产业链价格波动等挑战,这些压力也将推动产业加速整合升级——企业或加大技术创新、提升效率、降本增效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或促使光伏产业链加快区域化布局,降低单一市场依赖,构建更稳定的供应体系。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