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点燃”大宗商品:多晶硅、钢铁、光伏集体“躁动” 这轮涨势有何不同?
近期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多晶硅月涨超30%,硅宝科技单日涨近10%,柳钢股份等钢铁股批量涨停,碳酸锂重返7万/吨,焦煤、玻璃涨幅超20%……这一轮“集体躁动”的底层逻辑,正指向国家整治行业“内卷”的政策组合拳。从钢铁到光伏,从硅能源到煤炭,一场由政策主导的“去乱序、促升级”变革,正重塑大宗商品市场的运行规则。
政策驱动:从无序竞争到供需重构的关键转折
此轮上涨的核心动能,源于中央“反内卷”政策的密集落地。7月以来,从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到国常会部署“稳增长”举措,再到工信部出台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政策通过“严控落后产能+托底有效供给+激活需求预期”的组合拳,直击行业痛点:一方面加速淘汰低效产能,缓解结构性过剩;另一方面为优质产能出清提供支撑,推动供需关系从“供过于求”向“紧平衡”切换。
三大赛道领跑:政策东风下的分化与修复
钢铁:从“价格战”转向“利润修复”
随着产能管控趋严,钢铁行业“内卷”按下暂停键。叠加基建、汽车等下游需求回暖,钢企盈利显著改善。7月22日,柳钢股份、西宁特钢等多只钢铁股涨停,板块自7月中旬起持续走强,市场对行业的预期正从悲观转向乐观。
光伏:技术迭代催生价格弹性
作为“低价内卷”的典型领域,光伏曾因硅料价格暴跌至成本线以下陷入困境。但政策引导下,行业走出两条路径:头部企业减产去库存推动硅料价格触底反弹;BC电池、钙钛矿等技术迭代加速,高端产品订单饱满。7月23日,硅宝科技涨近10%,行业盈利预期大幅修复。
多晶硅(硅能源):产能出清叠加资金推动,价格“火箭式”反弹
多晶硅是“反内卷”的直接受益者。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加速退出,头部企业凭借颗粒硅技术(成本较传统棒状硅低30%)扩大优势。叠加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装机需求长期向好,多晶硅供需格局从“过剩”转向“紧平衡”。7月单月价格涨幅超30%,企业盈利预期改善直接点燃资本市场热情。
后市能否持续?三大信号决定上行空间
当前大宗商品的“躁动”,本质是政策驱动下的“估值修复”与“逻辑重构”。未来能否延续涨势,需关注三大关键变量:
政策持续性:反内卷非短期行动,后续产能核查力度、补贴精准度等政策细化措施,将决定行业能否真正走出“内卷”困局;
需求韧性:钢铁依赖基建/汽车需求,光伏看全球装机增速,硅能源锚定新能源转型进度,下游需求的持续性是价格支撑的核心;
技术落地性:BC电池、颗粒硅等技术能否大规模量产,将决定行业能否从“政策红利”转向“技术红利”,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结语:大宗商品的“修复窗口”已开启,但周期上行非一日之功。当政策重塑行业规则、供需回归理性、技术突破释放潜力——这场由“反内卷”点燃的周期行情,或许才刚刚进入“上半场”。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