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4时,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再度开启。今年以来“6涨7跌6搁浅”的格局或将改写,若本轮下调落地,全年油价累计跌幅恐进一步扩大。国际油价已跌至61.18美元/桶,创下阶段性新低。究竟是何原因导致油价持续承压?未来还会继续下跌吗?
油价调整倒计时:周一晚见分晓
根据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本周一(10月13日)24时,油价将迎来新一轮调整。截至目前,2025年油价已呈现“6涨7跌6搁浅”的格局,汽柴油累计每吨下调超400元。若本轮实现下调,将成为年内第7次下跌,进一步巩固油价整体回落趋势。
国际油价大跌背后三大核心因素
1. 供应过剩压力加剧
OPEC+增产计划落地:自10月起执行新一轮增产,规模达165万桶/日,全球原油供应明显增加。
美国库存高企:商业原油库存升至近五年高位,市场对供应过剩担忧加剧。
2. 需求端持续疲软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能源需求前景承压。
季节性需求淡季:北半球冬季取暖需求未全面启动,短期缺乏强劲拉动。
3. 地缘与金融因素联动
避险情绪降温:中东停火协议推进,地缘风险溢价消退。
美元走强压制:美元指数维持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承压。
未来展望:短期难改弱势,关键看这两点
短期压力仍存:在没有突发地缘冲突或OPEC+超预期减产的情况下,油价大概率延续震荡偏弱走势。
关键变量:
OPEC+11月会议:是否会调整产量政策?
宏观经济数据:若全球制造业PMI回升,需求预期有望修复。
车主与投资者策略建议
车主:本周一晚过后加油更划算,如需加油可稍作等待。
投资者:短期谨慎看待原油相关资产,重点关注供需基本面边际变化,避免盲目抄底。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