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加工“非洲模式”开启,尼日利亚四座工厂如何撼动澳洲“锂霸权”?
2025年5月26日,尼日利亚矿业部长宣布,由中国企业投资的两座锂加工厂即将投产,总投资额达8亿美元,分别位于卡杜纳-尼日尔边境地区和首都阿布贾郊区。这是该国首次实现锂矿本土精炼,标志着非洲锂产业从“矿石出口”向“全链条增值”的质变。
产能冲击波:四座工厂全部投产后,尼日利亚锂精矿年产能将突破50万吨,占当前全球锂供应量的6%,直接挑战澳大利亚、智利等传统锂生产国的定价权。
技术跃迁:中国九岭锂业、Canmax科技等企业引入的“破碎分选-酸浸萃取-梯度结晶”工艺,将锂回收率从非洲普遍的80%提升至92%,能耗降低40%。
一、中国锂企的非洲“卡位战”:从资源掠夺到生态构建
中国资本正以“技术+资本+政策”组合拳重构非洲锂产业链:
垂直整合战略:
宁德时代关联企业Canmax通过控股尼日利亚Ganfeng,打通“矿山-精炼-正极材料”全链条,其纳萨拉瓦州项目可满足全球2%的三元电池锂盐需求。
赣锋锂业、天华新能等企业通过绑定当地政府,获得10年以上采矿权,锁定340亿美元储量中的15%权益。
政策杠杆效应:
尼日利亚政府强制要求外资矿企配套加工设施,使中资项目享受15%所得税减免及出口关税优惠,较纯开采模式利润率高8-12个百分点。
二、全球锂价“双刃剑”:过剩加剧与成本曲线重塑
尼日利亚产能释放将加剧锂市场结构性矛盾:
供应过剩压力:
2025年全球锂需求约120万吨LCE,而产能已超180万吨,非洲新增产能或使过剩率从35%攀升至45%,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可能下探至6万元/吨。
成本梯队洗牌:
尼日利亚盐湖提锂成本约3.5万元/吨,较江西云母提锂低40%,迫使中国高成本产能加速出清。
欧洲电池厂采购半径缩短:从南美海运至欧洲需45天,而西非港口至鹿特丹仅12天,物流成本下降60%。
三、地缘博弈新战场:美欧中非的“锂三角”暗战
尼日利亚锂崛起正改写全球能源权力格局:
中国主导权强化:通过控制非洲60%锂精炼产能,中国在全球锂化工品市场份额将从72%提升至78%,削弱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原料限制效力。
欧盟碳关税倒逼:为满足2027年“30%本土精炼”要求,宝马、Northvolt等企业已与尼日利亚Ganfeng签订长协,非洲锂盐在欧洲市场的溢价率或达15%。
美国战略焦虑:ReElement Technologies联合英国Jupiter Lithium建设的55万吨选矿厂,试图以“美欧技术+非洲资源”对冲中国影响力,但项目进度落后中资对手18个月。
四、隐忧与突破:非洲锂业的“资源诅咒”突围战
尼日利亚模式面临三重考验:
基础设施瓶颈:全国发电量仅13.5GW,锂工厂依赖柴油发电机,生产成本增加25%。
ESG合规压力:手工采矿占60%,矿区重金属污染超标17倍,可能触发欧盟供应链审查。
地缘政治风险:北部矿区频发武装冲突,2024年查获33起非法采矿案件,保险成本占比达运营费用12%。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