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网

锂电材料龙头贝特瑞 开启硅基负极与固态电池的“第二曲线”​

2025-04-24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发布人:fengdm
短信订阅

看第一时间报价

数据通

查价格数据和走势

有色通

建商铺做产品买卖

2024年的锂电产业链,寒意弥漫。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835185.BJ)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全年营收142.37亿元,同比下滑43.32%;净利润9.30亿元,降幅达43.76%。然而,在这场行业调整的凛冬中,贝特瑞的全球化布局和技术储备却悄然织就了一张逆势突围的网。

​​业绩下滑背后:正极“失速”与负极“韧性”​​

贝特瑞的业绩波动,本质上是锂电产业链结构性矛盾的缩影。2024年,公司正极材料业务遭遇“价量双杀”——营收同比暴跌74.99%至30.79亿元,毛利率仅7.88%,较上年再降2.27个百分点。这直接导致正极板块毛利较上年缩水10亿元,成为拖累业绩的主因。反观负极材料,尽管营收同比下降13.04%至106.92亿元,但销量逆势增长突破43万吨,毛利率提升3.4个百分点至27.76%,展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

这种分化映射出行业深层逻辑:负极材料作为贝特瑞的“基本盘”,依托天然石墨领域从矿山开采到成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人造石墨环节的连续石墨化技术,构建了成本护城河;而正极材料受制于海外客户拓展缓慢、产能利用率仅31%的困境,暴露了企业在高镍三元材料市场尚未形成绝对优势。

​​全球化破局:从印尼到摩洛哥的产能落子​​

当国内产能过剩加剧内卷时,贝特瑞的破局之剑指向海外。2024年,公司印尼负极材料基地一期8万吨产能投产,二期8万吨项目启动建设;摩洛哥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开工,同步规划6万吨负极产能。这种“正负极双线出海”的战略极具前瞻性:印尼丰富的镍矿资源可降低原料成本,摩洛哥基地则瞄准欧美市场关税壁垒的突破。

董事长贺雪琴在业绩会上透露,2024年直接出口美国收入占比8%,面对关税政策波动,公司通过海外产能布局构建风险缓冲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印尼和摩洛哥项目投产后,贝特瑞将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多区域产能协同的负极厂商,这对争夺特斯拉、LG新能源等国际客户具有战略价值。

​​技术储备:硅基负极与固态电池的“第二曲线”​​

在传统业务承压时,贝特瑞正悄然培育新增长极。公司硅基负极有效产能已达5000吨/年,覆盖硅碳、硅氧和气相沉积三条技术路线,其中新型气相硅产品获全球主流动力客户认可,预计2025年批量供应。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已实现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三大电解质路线的全面布局,其中磷酸钛铝锂氧化物电解质实现吨级出货。

这些技术突破直指产业痛点:硅基负极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20%以上,而固态电解质能从根本上解决热失控风险。随着46系列大圆柱电池商业化加速,贝特瑞的技术储备有望在2025年迎来爆发窗口。

​​穿越周期的启示:龙头企业的攻守之道​​

贝特瑞的2024年年报,既是一份行业调整期的生存样本,也为产业链提供了转型启示:

​​成本控制是生存底线​​:通过石墨化自供率提升、海外资源整合,负极材料单位成本同比下降5.2%,这在价格战白热化的市场中至关重要;

​​技术迭代决定天花板​​: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5.42%,在钠电材料、燃料电池催化剂等领域的储备构建了多维增长极;

​​全球化不是选择题​​:海外基地建设不仅为规避贸易壁垒,更是获取国际定价权的关键跳板。

当下,锂电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时代。贝特瑞用全球化产能布局对冲国内红海竞争,以技术储备卡位下一代电池革命,这种“防守反击”策略或将成为中国材料企业穿越周期的范本。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相关文章

取消
Document

客服电话 :15805918000

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