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投美“资源换安全”协议落地在即,全球金属供应链或迎百年变局
2025年5月27日 刚果(金)金沙萨/华盛顿综合报道
刚果(金)与美国围绕关键矿产的“资源换安全”协议谈判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据刚果(金)矿业部长帕卡邦巴向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双方计划在6月底前签署协议,以锂、钴等战略矿产开采权换取美国军事保护与基建投资,同时推动结束东部持续30年的叛乱冲突。这一协议若落地,不仅将重塑全球新能源金属供应链格局,更标志着中美在非洲资源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协议核心:以矿产为饵,撬动地缘支点
根据刚果(金)政府提交的方案,美国企业将获得全球最大钴矿床——腾克丰古鲁姆矿(中国洛阳钼业持股80%)周边未开发矿区的独家勘探权,以及马农锂矿(预估储量664万吨,占全球20年需求)的优先开采权。作为交换,美国需承诺:
•军事介入:通过无人机与特种部队打击M23叛军,并允许美军使用刚果军事基地保护矿产运输线;
•基建投资:投入50亿美元建设巴纳纳深水港及连接矿区的铁路,对标中国“一带一路”的洛比托走廊;
•供应链重组:强制要求美企采用本土技术精炼,打破中国对钴精炼80%产能的垄断。
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直言,协议目标直指“减少对华依赖”,但强调“不会损害中企既有权益”。然而,中国在刚果(金)的70亿美元矿产投资面临系统性风险。
市场冲击:钴锂价格或迎过山车行情
短期:供应担忧加剧价格波动
协议预期已引发市场剧烈反应:
钴价: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钴价近三个月下跌18%,因交易商担忧西方产能释放导致过剩;
锂价: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反弹受阻,市场担忧刚果(金)锂矿开发加速将冲击南美盐湖提锂份额。
中期:供应链裂变为两大阵营
若协议落地,全球钴供应链将呈现“中美双轨制”:
•美国阵营:刚果(金)钴矿经卢旺达加工后出口,通过“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机制流向特斯拉、通用汽车;
•中国阵营:依托现有合资矿山(如中色股份控股的迪兹瓦矿)及本土精炼产能,维持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供应。
长期:技术路线竞争白热化
中国已启动反制计划:
1、无钴电池:宁德时代宣布2025年钠离子电池产能扩至100GWh,削弱钴的战略价值;
2、资源卡位:通过“采矿权换押金”模式锁定刚果(金)新矿区控制权;
3、南南合作:联合南非、赞比亚共建跨境运输走廊,规避美军控制的洛比托走廊。
4、深层博弈:安全依赖与主权陷阱
刚果(金)的“走钢丝”策略
齐塞克迪政府试图在中美间玩平衡术:
对美诉求:借军事打击M23叛军(被指获卢旺达支持),重夺东部矿区控制权;
对华策略:保留中企现有矿权,但禁止新增投资以迫使技术转让。
美国的“资源殖民”算盘
特朗普政府将协议视为“对华关键矿产阻击战”的关键节点:
•军事捆绑:效仿乌克兰模式,将矿产准入与安全承诺深度绑定;
•基建陷阱:要求刚果(金)承担铁路80%融资,实质是“以资源偿债”。
中国的“韧性”与“隐忧”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仍握有底牌:
•电力控制:刚果(金)80%电力依赖中资水电站,断电风险可制约任何违约行为;
•技术壁垒:全球60%钴精炼产能在中国,短期难以替代。
•专家警告:协议或成“潘多拉魔盒”
乔治城大学非洲政策专家阿米莉亚·摩根指出,协议存在三大风险:
1、安全外溢:美军介入可能引发与卢旺达冲突,导致矿区瘫痪;
2、社会动荡:强制取缔手工采矿(占钴供应20%)将激化民怨;
3、市场失衡:若西方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全球新能源产业将面临原料短缺。
刚果(金)民间组织“卢查勇士”成员斯图尔特·穆欣多更直言:“让私营军事公司掌控矿产,是对主权的背叛!”
未来展望:金属江湖的“大航海时代”
无论协议最终如何落地,全球金属市场已进入重构周期:
钴:从“电池金属”向“战略物资”蜕变,地缘属性超越供需基本面;
锂:南美“锂三角”与非洲“锂走廊”的博弈将主导未来十年定价权;
铜:刚果(金)铜矿开发或因电力短缺(仅30%矿区通电)滞后,支撑铜价长期高位。
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没有永恒的赢家,只有时代的赌局。刚果(金)的“投美”抉择,或许只是百年变局的一个序章。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不作投资依据,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