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近日,鸿蒙智行旗下热门车型问界M8陷入电池配置争议。多位车主在提车时发现,车辆出厂合格证标注的电池类型与官方宣传不符。根据车主反馈及鸿蒙智行App社区信息,问界M8 Max+和Ultra版本合格证显示为“磷酸铁锂电池”,而发布会及官网参数明确标注该配置应搭载宁德时代53.4kWh三元锂电池。事件迅速发酵,截至5月6日,相关话题已引发超万次讨论。
官方回应:印制错误致歉,实车电池符合标准
5月6日,鸿蒙智行官方小助手在社区发布声明称:“经核实,部分问界M8 Max+和Ultra出厂合格证中电池类型一栏印制错误,由此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声明强调,实车电池包铭牌信息与车辆准入公告及官方参数配置表一致,Max+和Ultra版本均标配三元锂电池。车主可前往用户中心查验实车电池包铭牌信息以核实。
矛盾焦点:电池类型差异背后的消费痛点
1、技术路线分歧: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成本及安全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问界M8 Max+和Ultra作为高配车型,三元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支持CLTC续航310km)是其核心卖点之一,而磷酸铁锂电池版本(Max版)续航仅为201km。
2、价格敏感问题:Max+和Ultra版本售价分别为37.98万-44.98万元,较Max版(35.98万起)溢价明显。电池类型“错配”引发车主对“减配降本”的质疑。
3、合规风险:电池类型变更可能影响车辆上牌及补贴资格,尽管官方称“与准入公告一致”,但车主仍担忧潜在法律风险。
行业观察:新能源车企品控挑战升级
1、供应链管理承压:问界M8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其三元锂电池因高能量密度被广泛应用于高端车型。此次事件暴露出主机厂在供应链协同与生产环节的质量把控漏洞。
2、消费者信任危机:赛力斯作为华为深度合作车企,问界M8上市24小时大定破3.2万台,品牌正处于高端化突破关键期。低级错误或削弱其技术严谨性形象。
3、行业监管趋严:随着《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等政策落地,电池信息透明化成为监管重点,车企需建立更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
4、市场反应:交付延迟与品控争议叠加
目前,问界M8已开启交付,但此次事件或加剧消费者观望情绪。金融界报道称,部分车主已推迟提车计划,要求第三方机构检测电池类型。值得注意的是,问界M8 Ultra版本搭载的侧向感应装置(疑为尊界S800同款L3级自动驾驶硬件)或因电池争议被连带质疑。
未来展望:技术路线与品牌口碑的平衡术
1、短期应对:鸿蒙智行需尽快公布实车电池检测流程,并考虑为受影响车主提供额外质保或补偿方案。
2、长期布局:在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的技术路线选择上,车企需更清晰地向消费者传递差异化定位,避免配置混淆。
3、行业启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品控细节或成为品牌分水岭。此次事件为行业敲响警钟——高端化不仅需要技术堆料,更需严谨的制造与服务体系支撑。
整体来看,问界M8电池门折射出新能源车企在快速扩张中的成长阵痛。如何平衡技术迭代、供应链管理与消费者信任,将是赛力斯们必须跨越的关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