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应用:汽车催化剂仍是“压舱石”
钯金的70%以上需求来自汽车尾气处理——作为三元催化器的核心材料,它能将汽油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气体。此外,电子(高端芯片镀层)、化工(催化剂载体)、珠宝(高端饰品合金)及投资(ETF、实物金条)虽占比不足30%,却构成需求多元支撑。
内外宏观面,美联储6月FOMC会议维持利率不变,但点阵图释放年内降息两次信号,鲍威尔直言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推升通胀预期,延缓了更宽松货币政策的落地。市场对降息的押注升温,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理论上支撑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但90天关税豁免期临近(7月9日),贸易摩擦升级担忧重燃,叠加投资者等待美国非农数据验证经济韧性,资金面趋于谨慎,美元指数波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可能推升贵金属避险属性,间接支撑钯金价格。
钯金价格走势
国内现货承压:据长江有色金属网获悉,7 月 2 日长江综合钯金价格报 292 元 / 克,较前一日下跌 2 元,主要受人民币汇率贬值推高进口成本、再生钯金产能释放影响。
国际期货走强:纽约钯金期货站稳 1115美元 / 盎司,最新收报1128美元 / 盎司,主因南非电力危机致占全球 35% 产量的矿企减产,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提振美元计价资产。
当前钯金价格受三重变量影响:
供应端:全球超80%矿产钯金依赖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与南非(英帕拉铂业),二者主产铂、镍,钯金多为“副产品”。若主金属需求疲软(如镍价低迷抑制开采意愿),或南非电力危机导致产能受限,供应或阶段性收缩;
需求端:全球燃油车减产(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压制长期需求,但欧美“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延后与新兴市场(印度、东南亚)燃油车保有量增长,短期需求仍有韧性;
工业与科技突破:
电子:人工智能与电动汽车推动芯片需求,钯涂层(键合导线、引线框架)替代黄金,年需求增量超 10 吨。
化工:玻璃纤维漏板、电化学阳极等场景钯替代铂技术成熟,预计年需求增长 15-20 吨。
钯金产业链可分为"开采-精炼-应用"三大环节:
上游(开采):以俄罗斯、南非为核心产区,矿产钯金占总供应量的60%-70%,剩余30%依赖二次回收(废汽车催化剂、电子废料等)。主要生产商包括诺里尔斯克镍业(占全球矿产量40%)、英帕拉铂业等,开采计划与主金属(铂、镍)需求深度绑定。
中游(精炼):粗钯金通过火法/湿法冶炼提纯为海绵钯(纯度99.95%以上)或钯金条,技术门槛集中于杂质分离与环保处理,中国、日本及欧洲为精炼产能集中区。
下游(应用):汽车催化剂(占85%)是绝对主力,由巴斯夫、庄信万丰等化工巨头主导;电子领域(芯片触点)依赖高纯度钯金,主要由日本田中贵金属、德国贺利氏供应;珠宝及投资市场则通过金币、ETF等形式流通。
前景:传统需求承压,新兴领域破局?
长期看,钯金面临"燃油车减产"与"新能源替代"的双重挑战,但短期需求韧性仍存。值得注意的是,氢能源领域或成新增长点——钯金在氢燃料电池膜电极(MEA)中用于催化氢气分解,随着绿氢产业化加速,其战略价值或被重新评估。此外,回收技术的升级(如高效提纯工艺)有望降低对原生矿的依赖,推动产业链向绿色循环转型。
综合来看,短期(3-6个月)钯金或维持“区间震荡”,若供应扰动超预期(如南非限电加剧),存在小幅上行可能。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