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LME金属市场分化加剧:关税博弈与供需失衡主导行情
2025年上半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金属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格局,铜、锡强势领涨,而镍、锌则承压下行。这一走势背后,既反映了全球贸易政策冲击下的供应链重构,也凸显了供需基本面与地缘政治因素交织的复杂性。
铜市:关税博弈下的全球库存再分配
铜价以12%的涨幅领跑基本金属,核心驱动因素在于美国贸易政策引发的跨市场套利。自2月美国启动进口调查以来,CME美国铜合约对LME铜的溢价飙升至1200美元/吨,直接推动全球现货铜向美国市场流动。LME铜库存持续去化,现货对三个月期合约贴水扩大,印证了欧洲、亚洲地区供应紧张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制造业数据强劲为铜价提供支撑,但全球精炼铜市场并未出现实质性短缺。本轮上涨更多是贸易流向扭曲引发的结构性错配,而非终端需求驱动。若下半年美国关税政策延续,LME铜库存或进一步降至历史低位,但需警惕美国本土库存累积对溢价的压制作用。
锡价:矿端扰动与资金博弈共振
锡价以15%的涨幅成为上半年最波动品种,其行情可拆解为两大逻辑:一是缅甸曼昂矿长期停产与刚果Bisie矿短暂中断导致的供应收缩预期;二是投机资金对低库存品种的炒作。当前锡价维持于33500美元/吨上方,但需警惕两点风险:其一,主要消费国电子产业链需求复苏持续性;其二,印尼、秘鲁等主产区潜在供应恢复对价格的压制。
铝市:区域割裂与成本支撑并存
铝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美国中西部溢价因50%进口关税升至1250美元/吨,而LME三个月期铝仅较年初上涨3%。这种割裂反映全球铝贸易流被迫重构——中国、中东原铝被迫转向亚洲、欧洲市场,导致LME库存结构分化。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能源危机再起迹象或为铝价提供成本支撑,但需观察电力价格传导至冶炼端的时滞效应。
镍锌困境:过剩压力与需求疲软
镍价持续低位运行,核心矛盾在于印尼增产释放与中国电动车电池“去镍化”趋势。尽管5月LME镍库存首次下降,但总量仍处高位,显示过剩产能出清尚未完成。锌价下跌6%则直接源于全球15.1万吨供应过剩,欧洲汽车业需求疲软与冶炼端复产形成双重压制。
前瞻:11月232调查或成关键变量
市场焦点已转向11月美国232调查结果。若白宫对进口金属采取进一步限制措施,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流向调整:
•铜市:LME-CME价差或维持高位,但需警惕美国本土库存累积风险;
•铝市:区域溢价分化可能加剧,欧洲成本支撑逻辑或强化;
•镍锌:过剩格局短期难改,但需关注中国基建刺激对锌需求的拉动。
当前金属市场正处于“政策驱动”与“基本面验证”的拉锯期。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三大信号:美国贸易政策最终落地情况、中国需求复苏持续性、以及主产区供应端意外事件。在宏观不确定性仍存的背景下,跨品种套利策略(如多铜空锌)或优于单边投机。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
